一、专业简介:
MK体育,MK(中国)动画专业创办于1998年,在原哈尔滨大学工艺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开办动画方向专科教育。2000年开始招收动画专业方向本科生。在学院及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现已有一届大专生,七届本科生走向社会。他们素质高,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近几年来,动画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显著。2005年经省教育厅审批正式设立动画专业,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业教师6人,在校学生一百余人,目前是省级“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专业之一。
动画专业在校党委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团结奋进。特别是近三年来,专业紧紧抓住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振兴东北动漫产业发展为己任,努力谋发展,加快专业建设。学校已累计投入了30多万元用来购置教学所需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本专业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480万元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专业的教学科研梯队逐步形成,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机构已趋于完备,拥有了一支稳定的,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我专业已基本成为集黑龙江省动画创作,漫画研究与培训为一体的、较有规模的地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省内有着一定影响。2009年被授予“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教育基地”称号。
二、师资队伍:
近年来,动画专业本着“引进”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力求稳步推进,力争培养一支理论、学术及实践能力均能够胜任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学科研队伍,以满足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创作需求。动画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分别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20%、40% 、40%;他们分别来自国内知名专业院校,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专业师资队伍中50岁以上教师2名,40岁以上的教师1名,30岁以下的教师2名,平均年龄42.5岁,他们年富力强,在教学以及科研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动画专业专职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段
|
60以上
|
56-60
|
46-55
|
36-45
|
30以下
|
人数
|
0
|
2
|
1
|
1
|
2
|
占比
|
0
|
40%
|
20%
|
0
|
40%
|
动画专业专职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其他
|
人数
|
1
|
2
|
2
|
0
|
占比
|
20%
|
40 %
|
40%
|
0%
|
动画专业专职教师学历结构
职称
|
博士
|
硕士
|
学士
|
其他
|
人数
|
0
|
1
|
4
|
0
|
占比
|
%
|
20%
|
80%
|
0
|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动画学科基本理论、动画专业系统知识和动画创作、制作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创作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掌握传统文化及民间美术造型语言,能够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漫画作品,能够在专业领域、文化企业、传媒机构、教育机构、研究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中外动画史、动画造型基础、动画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剧本写作、计算机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定格动画、原画设计、经典动画赏析、卡通连环画、视频短片拍摄、动画剧本写作、动画周边产品设计等。
五、专业特色:
动画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思路指引下,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和实验紧紧围绕课题和项目开展。以黑龙江流域民俗、民间美术为基础着重进行有地方特色的动画作品创作。注重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近年来,专业教师紧紧围绕黑龙江区域的金源文化、鄂伦春少数民族文化、萨满文化等黑龙江本土文化进行动画短片、漫画、插画的创作。在实践教学中动画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创新,近年来教学成果显著,师生多次在国内、国际的动画、插画比赛中获得大奖。
六、科研成果
1、专著、论文、立项、发表作品
我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年富力强,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出版教材3部,《FLASH动画制作实训》孙作范 刘剑锋编著,《动画造型基础实训》孙作范编著,《定格动画制作实训》曲士龙 曲亦扬编著。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刘迅主持MK体育,MK(中国)发展研究(益地)项目《高起点发展哈尔滨市动漫产业的对策建议》2015年获黑龙江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共计6篇。动画专业教师在国家级大展中多次获奖,其中在人民日报《讽刺幽默》、《中国漫画》、《漫画世界》、《漫画大王》、工人日报、新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200余件。
2、获奖
1)孙作范
作品《 奔》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作品《狼》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作品《好大的风》获第五届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万众一心》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络漫画大展最高奖
2)曲士龙
作品《错位》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错位》获第十一届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树炬成灰泪始干》获第九届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疤痕》获第十一届中国漫画大展优秀奖
3)刘迅
作品《大排档》获第十五届黑龙江漫画展铜奖
作品《网》获哈尔滨首届反腐倡廉漫画展一等奖
4)曲亦扬
作品《无题》获第十四届黑龙江漫画展铜奖
作品《聚》获第十六届黑龙江漫画展优秀奖
七、人才培养:
1、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动画专业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针对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校内与校外、实训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方法,构建出“校企融合、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改革创新措施包括整体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行两个方面。
(1)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社会和行业的需要以及生源情况,以“方案调整、行业认可”作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基本原则,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关注动画教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通过对行业与专业职业能力的梳理、分析和论证,可以明确高层次、应用型动画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了解产业及产业的市场特性,掌握基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及创新、研发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与内涵,同时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等。围绕以上能力目标,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以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为原则,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流程,形成一套以任务形式为驱动、以能力递进为阶段排列的动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学习链,建构完整的四年制“动画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学习结构框架。
(2)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工作室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它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实质性参与工作任务的实体,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旨在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将产、学、研融为一体。
2、教学改革
(1)横向发展的思考。“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2)纵向发展的思考。人才培养战略需不断提高和完善,进一步深入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目前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需进一步深化;学校各专业间、各部门间的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够;从教师、教学计划及考核方式、教材、学生等因素着手,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内部发展的思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尽快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可以外聘动画公司的资深动画师,使他们与专职教师合作,这种组合方式将成为现阶段动画教学实践中师资结构的主导模式。
3、实践教学
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由“平台+模块”构成。实践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中包括动画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动画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动画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等内容。
按实践教学体系来划分,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是动画专业的基础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是动画专业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创作)是动画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动画专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动画专业性质的基本认识,包括:第一、第二学期的认识实习,共四周。第二部分:是对本专业表现的认识,包括: 第六学期的学年论文,第五、第六学期的认识实习,第七学期的艺术采风,共10周。第三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实践的机会将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运用于创作实践,包括第五学期到第八学期的跨专业实训、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创作项目实践、创作实训、毕业设计,共24周。专业实习是学生根据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动画实践,综合创作与创新创作,主要目的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实习,即第五、六学期的专业实习及学年论文,共五周。创作实训和毕业设计是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动画创作能力,尤其是对本专业动画理论研究及创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检验。毕业论文(创作)是对学生在四年中所学的动画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一次强化过程,也是对动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
八、国际交流:
2010年动画专业三名教师参加澳门参加国际数码电影节,并做了大型专题讲座。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俄罗斯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艺术学院建立了教师互访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意向协议。
九、师生创作成果
1、教师作品
2、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