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心建制:
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行政管理隶属学院。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任由学校任命,副主任由学院任命。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实验中心的全面建设与管理,副主任负责实验中心的教学实施、设备管理与资源调配工作。
实验中心组成了由院长为主要负责人,主管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中心副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实验中心管理机构,实行目标管理,学院管理层负责实验中心的建设规划,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系级管理层主要实行教学建设与改革,目标、任务、过程管理和组织落实;教研室管理层主要负责落实院、系布置的各项工作,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实施、师资配备和一线教学常规管理等。中心负责开放运行、设备管理、维护和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等。中心现设有各类实验室、实践场所、工作室30多个。
管理模式:
在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框架下,构建了由学院统筹,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教师和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为主线的“一个统筹,双轨并行、四级贯穿”的管理模式。
学院负责统筹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总体建设与发展规划,统一配置实验教学资源,统一组织制定管理制度;两线其一是主要负责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其二是主要负责实验资源调配、实验室建设与维护、实验开展与运行管理。
资源利用情况:
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数字艺术实验平台,设计艺术实验平台,影像艺术实验平台,动漫艺术实验平台,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实验平台等六个实验平台逐步实现对校内外的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创新等实验需求,除课程实验之外,师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实验室开展实践、研发和创新活动,同时,还作为毕业设计、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基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现代化设备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与实践活动之中。另外,中心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针对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和人群实行开放。近5年来,中心已有近万人次参与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创新实验和社会项目实践;1000 余名同学完成毕业设计实践项目;接待近百人次的校外学生课程实验、20多家相关单位创作实践、数百人次的参观、考察、交流等,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实验室使用率100%;仪器设备利用率100%;学生覆盖率100%。
培养培训优化情况:
学院十分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脱产与在职、校内与校外、长期与短期、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培训措施,全面优化实验教学队伍,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学院的培训活动。目前,已有 40 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各级的专门培训,使实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教学呈现了全新的面貌。
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信息平台下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两个方面。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艺术实验教学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信息来源,是其他教学资源无法代替的。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虚拟的三维空间实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模拟场景下的巡游,使之在动画制作和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实验本身的意义;可以通过网络访问随时到达世界各地的艺术教学站点、资料数据库等;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实验教学案例、参考文献、虚拟实验室等;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反馈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教学资源,也为艺术实验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部分实验课程教案已经上网,涵盖艺术设计、美术学、动画、音乐等多个学科和专业,艺术学院网站上已经上传包括《漆艺基础》《素描》等课程视频教程20多个,教学大纲50多门。学生可通过网络了解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并有精品课程在网上与校内外资源共享。
实验室信息化:
通过多年的不断建设,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计算机已接入到校园网,各实验室均设有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实验数据、教学文件、实验教学资料、实验教学要求、实验教学安排、实验成绩等都在网站上有体现,实现了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艺术学院的网站,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课件,管理更加先进。硬件资源丰富,目前实验中心拥有多台专用服务器和180多台含固定IP的实验用高性能计算机。
中心实验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艺术学院网站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各实验室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到平台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对实验中心的各种信息和实验资源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形成了通过计算机对实验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实验中心将建立专门网站,在网上发布实验中心相关信息,并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相关内容。学生可按实验室排出的实验内容,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及安排实验时间,使实验教学更加灵活。体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