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下半年起,人文学院与全校一起在积极调研、探索和制定“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全院各个专业、各教研室、乃至每位教职工都认真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和未来需求的发展规划和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为规范学院的各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扎实有效地促进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人文学院根据《MK体育,MK(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制定了规划的总体目标,并在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按本规划总体思路进行了重点工作的部署和具体工作的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立足社会所需,办好和申办能紧密整合地方资源并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需要的专业。
1、发挥汉语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传统优势,继续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同时拓展非师培养方向,为地方文化建设单位、企事业文职人员、新闻出版单位、以及高一层深造、研究输送合格人才和提供生源;在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2、发挥历史教育专业的传统优势,继续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同时拓展培养方向,紧密结合地域、地方文化,为哈尔滨城市文化建设和研究输送合格人才,为高一层深造、研究提供生源;完成和深化校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努力将其改造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专业。
3、继续发挥和挖掘文秘教育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充分体现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文秘本科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整合资源,面向社会,创办文秘工作事务所,使文秘专业的应用型特征得以有效实现;借助我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机遇和平台,努力将其建设为省级特色专业。
4、切实做好对外汉语专业的开办和建设工作,坚持结合地方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落实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其在同类专业中办出特色;同时依托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的支持下,适时启动留学生(或中外联合办学)的培养计划,寻求和拓展我院对外的办学途径。
5、根据已有实力,整合校、院及社会的资源,适时启动和做好新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人文学院能成功拓展和申办“播音与主持学业”等1—2个新专业。
二、以教学为中心,加大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秩序
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办学特色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重心。具体要做的工作和应实现的目标是:
1、进一步加强、规范教学管理,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与评价体系,科学制定和落实教学计划,保证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教学环节的顺畅与实效。
2、切实推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真正形成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方法等方面大力改革,力戒“纸上谈兵”,借助各类、各级教改、科研立项的研究和实践,寻求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推进该项工作。
3、在教学质量工程方面下大工夫,倡导和强化“课课要质量,堂堂求精彩”的质量意识,争取在省、校级精品课,省、校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学优质奖等各项质量工程的申报和评选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在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奖层次上有更大的突破。
4、继续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资料室的建设。根据专业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建立、制定较稳定而实效的实习基地和实践方案,在各专业教学的各项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经费进行建设,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切实为学生完成学业、圆满毕业、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质量的保证。
5、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管理、增强为教学一线服务的意识,优化办公环境,确保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秩序井然。
三、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优化人员结构
院系重新调整后我院师资的各项结构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我院现有教职工60名,近两年内又会有几位优秀的专业带头教师退休离岗,所以,人文学院为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摆在日程上。根据现有基础和专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在队伍建设、人才规格、人员结构等方面将做大量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预计达到的各项指数为:全院教职工人数稳步增长到80人左右;生师比控制在15:1左右;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不低于全院教师的6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与合理。其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1.加大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继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普遍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结合每个老师个人的规划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具体培训任务。
2.选送担任新课程的教师,尤其是担任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课程和对外汉语教学新课程的老师到黑大、东北师大、北大、复旦、华东师大等名校进修。
3.积极引进专业急缺的新教师;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青年教师 ,保持优势专业、学科的梯队建设。
4、整合社会资源,根据专业建设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外聘教师、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以学科建设整合、统领科研方向,努力取得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设成果
1、继续加强中文系“现当代小说研究所”的建设工作,培养学术带头人,建设科研梯队,以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
2、拟将原有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所”改造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研究所”,使研究范围更明确,研究目标更清晰,研究力量更集中,研究成果能更为直接的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服务。
3、拟组建、成立“秘书学研究所”。文秘专业在学术界一直被认为是应用型专业,缺乏专业理论深度。但30年来文秘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也证明文秘专业是有一定的理论内涵的,研究所旨在加强秘书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同时,在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秘书学专业的背景下,为秘书学专业进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打下提供可能的基础与依据。
4、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省级、校级立项;做好“十二五”期间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指导工作;力争在省级重点课题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上有所突破。
5、科研是强院之本。人文学院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教师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高层次学术会议。
五、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风建设,为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发挥倡导与引领作用
1、人文学院的德育工作、学生工作历来做得有声有色、卓有特色,在全校取得了多方面荣誉,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工作的传统。在未来五年中,我们将继承传统,更加充分地发挥优势,并且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地、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风建设,开展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丰富校园生活。
2、切实发挥和挖掘“人文学院所属专业学科属性的特色与优势。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方面多做文章、大做文章。创建和借助学风建设的各种平台和载体,在大学文化精神的塑造方面,真正起到人文专业应起到的倡导和引领作用。
3、整合社会资源,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兄弟院校、兄弟单位对接互建,特别是与萧红中学、哈尔滨广播电台等进行多方位的深度合作,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做一些哈尔滨市属地方高校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情。
学院将在未来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文本,民主办学的理念,院务工作公开、透明,重大决策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工作方案。
学院将团结一切力量,借助一切机遇,不断争取办学效益和创收途径,努力提高和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福利条件。
学院将继续倡导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师生共享的和谐学院。
我们相信,人文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工作下,“十二五”期间必将是建设的5年、发展的5年、有成绩和有成就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