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一、拟新增专业和重点建设学科
人文学院现有三个学科:文学、历史学、理学,现有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文学院现有的学科类别、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本着全面发展具有特色及相对优势的学科专业和适当改造传统专业的原则。在“十一五”期间拟新增专业:文学:新闻传媒,对外汉语;史学:文博学、民族学;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区域规划(旅游管理)。需调整、改造的专业:历史学、地理学。
重点建设学科和专业拟以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内容为核心,建设与此相关的专业和二级学科。黑龙江流域文明是综合性极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其内容涉及到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地理学学科,具体为东北地方史、东北民族与疆域史、民族民间文学、民族语言、区域地理(乡土地理)、人文地理(民俗、经济地理),其核心是历史学中的地方史或区域史,属于历史学二级学科中的专门史,是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史学硕士学位授予项目。有鉴于此,人文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是历史学、汉语言文学。
二、建设措施与办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总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对各项具体规划的实施过程提出决策性意见。
2、充分利用社会学术资源促进学科建设。
3、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重点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完美。重点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科研成果提升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时代性。
4、在二级院经费使用中给予重点投入和保证。
三、学科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1、师资队伍:组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符合硕士学位条件的队伍,约8—10人。聘请国内本学科领域知名学者20人为兼职或客做教授。
2、项目建设:独立或联合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项目3—4项。
3、成果建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成果为系列产品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五年内完成15—20篇专业学术论文。专著4部。主持完成省级或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3—4项。
4、科研基地建设:结合专业考察等实践教学内容拟在黑龙江省或内蒙古建立学术考察基地,积累第一手民族历史文化信息和资料。如:赫哲民族乡街津口、达斡尔民族乡莫利达瓦,鄂温克民族乡阿里河,鄂伦春民族乡敖鲁古亚等。
5、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地位,扩大学术影响,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
6、重点建设课程:主要是与黑龙江流域文明相关的现有课程或新增课程:东北地方史、民族学概论、金源文化研究、东北民俗与文化、黑龙江地区民族民间文学、黑龙江地区民族语言、黑龙江地区民族神话、东北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7、基金经费建设:图书资料、科研启动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学术交流等 。
人文学院
200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