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多年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始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拥护党的领导,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跟所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样,我始终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为人师表,自觉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精通业务教好书是育人工作的前提,教学中我始终在“精”字上下工夫,力求把课讲“活”、在“活”中求“深”。每当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求知的脸庞,总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强烈愿望,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对教学有独特教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收获,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切体会到,想讲一节课不难,想把每一节课讲透、讲活、讲深却并非易事。回首自己在讲台上度过的育人生涯,有很多感慨,也由衷的欣慰。当学生们因有了进步而欢欣雀跃时;当学生们带着疑问而来,愁云散尽而去时,我觉得任何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更加激发我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究。2006年我很荣幸被学校评为“首届教学名师”奖。这是学生们对我的信任,也是同行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不断总结教学规律,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育人工作不是个人的工作,不是一时的工作。它是通过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很多新教师刚刚进入教师角色,一时很难转变思想,在教学上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每当这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地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关心。在教师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同事们和睦友好的共同进步。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切的体会到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必须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师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我院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后劲儿、不断进取的基础。作为外语学院院长,首先我必须率先垂范,带领全院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了学院的发展,为了提高办学层次,长期以来坚持严把“培训、使用、引进”三个用人环节。以岗前培训为主,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制定长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教师、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短期培训。他们通过访学、培训拓宽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更新,推动了教学观念改变。同时,我还鼓励全院教师树立继续深造,提高学历的目标。为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事关全院的风气,我必须做好学科带头人,做好全院的领航者。因此虽已年过“不惑”,但我仍苦读学海,克服一切困难提高学历。
MK体育,MK(中国)作为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给我们二级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即使再苦、再难也要把学院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育人工作抓好、抓实。并且带动大家一起完成历史使命。
学院是一个整体,教师组成了育人的团队,为了这支队伍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功底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我始终在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坚持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其中的艰辛和困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深切感受到的。承蒙全院教师的信赖和支持,自2004年以来我负责全面主持院内教学、行政和科研管理工作。作为全院的领头人我深知这其中的分量和责任,是责任和信任促使我必须当好这个家,管好这个家,无愧于全体同仁对我的支持和厚爱。在评估中我看到了外语学院教师们互敬互助情同手足,在困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的高风亮节。这更加坚定了我以人为本的管理信念。急人之所急,给与教师最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永远将教师的利益放在首位。
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学科研工作,为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本院教学特色,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扎实做到边教学、边研究。严谨治学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科研工作不求多而求精,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写文章、做学问不求浮华绚丽,但求严谨扎实。宁缺勿滥,宁精勿杂。对于我们现有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我把出精品,抓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几年来我负责组织并完成省级教改科研项目四项,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层次较高的文章二十余篇,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些收获,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研究思路,并将这一传统发扬下去。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我积极鼓励年轻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治学,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地走下去。指导青年骨干教师抓好项目,出好文章,做真学问。将外语学院的求实求真的优秀作风继承并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