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事迹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事迹 -> 校友风采

于陆岩-烟台富士食源健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信息来源:校友办 发布日期:13-04-01 09:28

人生如登山,只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即使是平凡的脚步也能留下难忘的印迹。感谢哈尔滨大学将脚踏实地、从底做起的精神融入到了我的血液,和大地接壤,无论身处何地,如何飘荡,我都能感受到接地的力量!

——于陆岩

人物名片:

1963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哈尔滨大学商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哈尔滨大学第一位学生党员。毕业后被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定为后备干部并到市委党校培训学习。

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哈尔滨五金交电公司工作。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考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8月至1993年3月,在哈尔滨高等投资专科学校任经济学教员。1993年4月至1997年4月,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商船大学研修。

1997年至2002年,在山东三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历任烟台罗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威海罗麦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山东三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2003年至今,进驻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创立了烟台富士食源健康制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被烟台市政府授予“烟台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先进个人称号”,任烟台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秘书长。

感受时代的脉搏,在人生的大海中畅游

——记哈尔滨大学第一批毕业生于陆岩

走近于陆岩,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笑,这笑有声有情,就象回到老家、见到老友,融融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于陆岩一九八三年考入哈尔滨大学,是哈大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全校的第一个学生党员。自一九八五年毕业以来,从商店店员、公司科员到大学教师,从硕士研究生到留学生,从集团企业老总到自主创业的践行者,他始终带着“陆岩式”的招牌笑,亲和、自信地一路走来。

学习商企管理,毕业后从商企一线工作干起

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梦想,于陆岩进入了哈尔滨大学,学习商业企业管理。当时哈尔滨大学才刚刚建立,同学都是哈尔滨人,入学成绩虽现一般,但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很强,可以说是藏龙卧虎!当时哈尔滨大学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和高中时代一样,上课时圈在一个教室里,但个个都精力充沛,课余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可以说哈大同学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当时的高校生中都是上等的。

一九八五年大学毕业,于陆岩谢绝了留校任教的工作,被分配到哈尔滨市五金交电公司,后落脚在了其下属的一个小五金商店。

每天早晨,他都骑车近一个小时早早地来到商店,拖地板、擦柜台,天天如此,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当时他也感到过迷茫:难道大学毕业了就是站柜台吗?他想起了临毕业时一个教授跟他们说过的一席话:“不要以为大学生就有什么了不起,进了社会、到了单位就啥也不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他的心就安了下来,开始认真钻研各种商品知识,一有顾客进店他就主动上前搭讪。这样日复一日,他成了一个地道的店员小伙计。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要看看锁,陆岩积极热情、不厌其烦地一一给他介绍,当然也少不了他的“招牌笑”,这种笑音容俱佳,非常有亲和力。临走时那个中年人问:“你是新来的吧?是转业兵吗?”周围的店员忙说“他是新来的大学生!”没过两天于陆岩被调到了五金交电总公司机关人事科,尽管当时机关人员正在精减。——原来那位中年男子就是当时五金交电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他就被调到了人事科,后又是组织部,转入了机关生活。

不满足于现状,两次充电,追求超越

于陆岩也是一个对自己有期许、有报负的人。在基层工作了一年以后,他开始不安份起来,他不甘于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他想挑战自己,跳出现有的圈子,准备报考研究生。

下了班以后,他就奔向补习班,补习数学、英语、政治,开始抠起了高等数学,和那些枯燥的数学公式打交道。白天上班晚上学习,一学就学到深夜,业余时间从不休息。考试结果下来了,没考上!——怎么办?重整旗鼓,复习再考!于陆岩凭着他的执着,又投入了紧张的备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他顺利地考入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

经过三年的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并被评为研究生部优秀学生干部。

研究生毕业,在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任教两年之后自费留学日本。

由于于陆岩在读中学、大学、研究生期间,外语都是学的英语,日语是后来自学的,虽然到日本后在外语学院学了两年日语,但日语的听说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这给他在日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九五年他考上了东京商船大学物流经济学科的研修生,导师是当时日本物流研究方面著名的教授山岸宽先生。除了于陆岩以外,山岸宽先生还有两名中国学生,他们都是在中国专业学日语的,日语水平非常高,上课讨论时,于陆岩根本插不上嘴。先生也知道他的日语水平不高,很少和他交流。于陆岩感到很有压力。一定要再克语言关!于陆岩下定了决心。他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新买来一个随身听,耳机整天插在耳朵里听日语,一有机会就找日本人说日语,还经常把一个叫茂木的日本人邻居请到家里说话谈天儿,看日语小说和他交流。于陆岩说他当时非常爱看村上春树的小说,回国时为把村上春树的小说都带回来,行李都超重了。半年的时间他的日语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

有一天他去上课,先生领来了一位中国人,说是天津一家运输公司的领导,要来了解一下物流方面的知识。刚巧其他两位同学有事没来上课,就得于陆岩当翻译。在近两个小时交谈翻译的过程中,山岸先生很是兴奋,最后他对于陆岩说:“今天我很高兴!你的日语水平提高很快,你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吧!”后来山岸先生与于陆岩交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二OO八年于陆岩带全家再次到日本东京,山岸先生在百忙中抽出了一天的时间,陪他们一家游览了东京的好几个景点。山岸先生说:“我和于陆岩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留学归来,异地他乡,谋求发展

一九九七年,于陆岩留学回国,来到了大海边的烟台,定居下来,真正成了一名“游子”!

他应聘到三鑫集团,从企业发展部科员干起。那时社会正在掀起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他参与集团对外的兼并重组工作,购买酒厂、药厂,参与了购买的谈判与合同起草等工作,后来公司调他到新购并的威海罗麦药业(原威海新华药厂)任副总经理,分管销售。当时销售部是一大堆烂摊子,外欠大量货款要不回来,国企出身的销售人员又很懒散、三教九流,各路人马都有,谁也不愿意接手!于陆岩接手以后,整顿培训人马,大抓组织管理,然后亲自下去一家一家的要债,一个多月就硬是追回了近一百万元欠款,使药厂在集团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开始了运转。他和员工打成一片,把自己的那摊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没过两年集团升任他为药厂总经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是最年轻的集团副总),还兼任罗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厂里几百口人等着开支,生产采购等着用钱,销售市场还远未打开。办公室里有闹事的,有要账的、有调皮的、有捣乱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电话接连不断!从这样的局面开始,他一点点从销售和产品质量抓起,从队伍抓起,跑车间、跟着大货车跑市场(中间还翻过一次车),使公司逐渐从混闹中沉静下来,一步步走向正轨。罗麦生物那边,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攻克了罗麦蒜素片的生产工艺瓶颈,为后来公司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罗麦蒜素片是现今中国大蒜制品的第一品牌)。两三年的时间,天天吃住在厂里,一下子两鬓就斑白了,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二OO三年,正当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于陆岩选择了激流勇退。他谢绝了公司多次的真诚挽留,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想以健康为题,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为大众的健康做点事情,他在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烟台富士食源健康制品有限公司。

于陆岩从威海又回到了烟台,又是从底层干起。研发产品、设计包装、开拓市场、取货发货,起初他都得亲力亲为,既当经理又当伙计、杂工、全能工!他的创业思路得到了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认可与支持,园区给他提供了优惠的厂房,他又从药厂买了些二手机器设备,这样公司就开张了。

几年之后,富士食源公司的产品就已达三十多种,产品荣获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心品牌”,其中大蒜素片还一度出口马来西亚等国。二OO六年九月,于陆岩被烟台市政府授予“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现在于陆岩的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在业界里还小有名气,主要是产品质量让人信得过。于陆岩常说:“企业不一定都追求做大做强,但要确保质量,要做长做久”。他每开发一个产品,都先让父母及家人服用,效果好了以后才投入市场。正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他才敢让自己的家人先尝先用。现在保健品、健康食品行业的通病是,要么价格奇高普通人吃不起,要么便宜质量又不过关。他说,我们就是要用最好的原料、最认真的态度、造最好的产品。他的追求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吃上放心的、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健康食品。

一路看来,于陆岩始终站在了时代大潮的前沿,重视学历的年代,他考上了研究生,崇尚留洋的年代,他东渡了日本,重视留学生的年代,他选择了海归,民企将要兴起的时候,他选择了创业。他说:就是要让时代的大潮在人生之旅留下芳香!真心来过,用心抚过!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拼搏、感受爱、感受健康、感受幸福!

于陆岩说:“人生如旅,只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虽属平凡但也无憾!感谢哈尔滨大学将脚踏实地、从底做起的精神融入到了我的血液,和大地接壤,无论身处何地,如何飘荡,我都能感受到接地的力量!感谢亲历中国复兴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