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20几年走过的路,发现家庭的鼎力支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乐观向上和敢于拼搏的性格,是我能够不断挑战自己并一路前行的原因吧。
——张宏星
人物名片:
张红星,工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教授。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欧盟有机食品和欧盟良好农业认证检查员,中国良好农业认证检查员。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在哈尔滨大学食品系学习;1993年7月至1999年8月,在黑龙江省防疫站工作;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 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7月至今北京农学院任教。1992年评为哈尔滨大学体育标兵;2001年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2007年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评为北京市优秀人才。
乐观向上,勇于前行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张宏星
我很高兴作为哈尔滨大学校友,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分享我在大学及毕业后这20几年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是1990年9月考入哈尔滨大学的。记得当年在选择专业时,母亲说我从小喜欢吃,就在这个简单而又朴实的理由下,选择了食品专业,愉快而充实地度过了哈尔滨大学3年学习时光。当年的哈尔滨大学采用的是班级制管理方式,每个班配一名专职班主任,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班级教室就是我们在学校的家。我的大学班主任是于丽薇老师,她个子不高,但说起话来却特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我们都很喜欢她。
我们班的各项活动在于老师的带领下都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每年的学校运动会,是全班最激动、最团结和最快乐的日子。90食品和90金融是学校运动会上得分最多的两个班级,每年都是龙争虎斗,难分高下。当时我是班级的体育委员,为了争取班级能在学校运动会上赢了金融班,运动会前每天都会组织同学们拿上标枪、铅球和铁饼的运动器材,到八区体育场训练。我的身体素质正是在不知不觉的锻炼中得到了大幅提高,在黑龙江省高校运动会上曾获得过标枪冠军和110栏亚军的好成绩!我和爱人江霞也是在校队训练中逐渐了解并走到一起的。现在回想起来,乔德旭教练不但教会了我怎么投掷标枪,更可贵的是让我从训练中学会了团结拼搏的劲头,“挺一挺,再举一个”,训练力量举杠铃时教练的喊声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还会回响在耳边。我想,也正是那时的训练塑造了勇于拼搏和不怕苦的性格,伴随我在日后的学业和工作中一路前行。那时和我一起训练标枪的校队伙伴是张剑锋,既是同学又是队友,这么多年我们的关系一直特别好。剑锋训练成绩不如我,但他不急不躁,踏实训练,性格乐观而胸怀宽广,绝不会因为我获得冠军而产生嫉妒和疏远,他那乐观和谐的性格一直感染着我。
大学毕业后进入到黑龙江省防疫站工作,这是我们食品专业同学都很向往的单位。我工作两年后就到新加坡学习计算机了。新加坡之行,应该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在国外的一年多学习和生活,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那时新加坡与国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出国父母准备的钱没到3个月就花光了。我觉得自己这么大了,大学都毕业都好几年了,不能再管父母张口要钱了,决定自给自足。那时我年轻,身体好,可以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睡上几个小时又开始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
我在大学时化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计算机觉得也学得不错,在新加坡却四处碰壁,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很多。我回国后积极复习备考,终于在29岁时考上了黑龙江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虽然我家到学校只有15分钟的车程距离,但我每学期只回去几次。每天5.30准时起床读英语,晚上10点才从实验室回到宿舍。这里得提一下我们研究生的同学们,那一届研究生都很刻苦,至今有70%以上的同学获得博士学位,我是99级硕士研究生班班长,现在提起来也是特别自豪!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回想起20几年走过的路,发现家庭的鼎力支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乐观向上和敢于拼搏的性格,是我能够不断挑战自己并一路前行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