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我专业教师在学院社工实验室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探讨,主讲人宋来榜老师。
宋老师介绍了自己教授的《罗马法》课程中所尝试的“翻转”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所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效果。重点从教学内容及其分配、任务下达及其课堂表现等方面,详细为大家讲解了整个课程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其中“任务书的内容及形式”“平时成绩考核细化”、“抢分程序”以及“线上提交作业”等新颖的教学设计成为“亮点”,引起了在座老师的兴趣。
参加活动的教师们都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和性质谈了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看法。安娜老师认为翻转课堂基本思路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刘海渤老师认为有些课程性质并不十分适合翻转,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仍需要教师讲解为主。张明利老师在企业法课程中也有“翻转”方法的尝试,课堂上除了上讲台的同学,下面听课的同学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许多。但是课堂上老师要认真听学生讲的内容,并进行点评、补充纠正,课后要即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都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刘婷老师则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有应付情况,小组活动中只准备自己的材料等。大家对怎样真正调动每个人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积极的自学知识、过程性考核分数的判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翻转课堂”的探讨使大家对新的教学方式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讲解效果,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本次教研活动大家收获了一些教学方式改革的灵感,学习到了一些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的好方法,这对于提高我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推进我专业建设发展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