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提升青年学子的内涵气质,营造读书、品书、爱书的良好学习氛围,11月30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在本部教学楼举办了第三届读书分享会。文法学院院长龚宏、副院长杨晓静、专业教师吴冠男、黄莹、赵永艳及辅导员李轶琦、吴世翀应邀出席并担任评委,14级、15级、1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全部参加。比赛由杨佳佳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经过前期周密部署,大力宣传,得到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子的积极响应,各个班级进行严密选拔,共选送16名选手参赛。
研读书籍,扩展视野
选手们各具风格,落落大方地展示了自己所读的书以及独到的读书方法、心得体会。14级的庞运娇同学介绍的《蹉跎岁月》,与观众互动,成功带动现场气氛;16级社会工作的井元岐同学介绍了《自杀论》,温馨励志,传递了暖暖的正能量;1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崔璨结合实例,与大家分享了《FBI心理暗示术》,分析了个人心理方面的奥秘,环环相扣令人陷入其中,同时,在其充满的美丽的表述之后又隐藏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比赛进行期间,杨佳佳老师也对选手的报告直接做出点评与纠正,指出选手的优点与不足,从整体到部分,从ppt制作到现场展示的细节,而选手与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教导的场景,让这场分享会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专业内的交流会而不是一场竞赛,而学术性十足的话语之间,流淌的其实正是师生之间似朋友般的温暖的情谊。
思想交流,观点碰撞
参赛选手见解多,角度新,思考深,很多观点都引起了观众同学们的共鸣。在书目的选择上,有不少同学都选择了相同的书籍,如《自杀论》、《乡土中国》是选手们分享次数最多的书目。相同书目的选择就格外体现了选手们对书籍的理解程的度和思考的深度,但选手们的表现没有让同学和老师们失望,他们各抒己见,相互碰撞,将整个分享会的气氛推向一个一个又高潮。来自14级的杨钊同学和来自15级的王力同学就《乡土中国》一书的的分享尤为精彩,虽然两人没有辩论似的面对面相互驳斥,但二人观点的隔空碰撞与交流也已经让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呼过瘾。

精彩点评,画龙点睛
分享会结束后,院长龚宏教授对此次比赛做出精彩点评。龚院长首先对参赛选手为在座各位带来的精神熏陶表示感谢,对个别选手的突出表现加以肯定;指明此次比赛意义在于进行知识交流,让同学们能静心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建议大家尽量读原著书籍,在书中汲取养分;最后,龚院长希望同学们把握机会多参加类似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读书分享会,在学生中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充实进取的学习氛围,推动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