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学院
学院新闻
音乐与舞蹈学院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党支部开展“文化传承 乡土寻迹”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邱洋洋 来源: 音乐与舞蹈学院 日期:2024年12月03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理想信念,2024 年 12 月 3 日,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表演教师党支部开展了“文化传承 乡土寻迹”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到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雪傲来院举办讲座,讲座地点位于音乐与舞蹈学院 506 室。讲座由党支部书记崔雪花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马丽娟、副院长沈丹、副处级辅导员王梁以及音乐表演专业党支部教师、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共同出席。此次活动致力于深化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携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讲座伊始,宋雪傲主任围绕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起源、工作经验以及工作展望三个方面对本次讲座内容予以介绍。他指出,黑龙江乃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地蕴含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皮影戏等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与卓越创造力。   

 

   

讲座期间,宋主任提出希望今后能与音乐与舞蹈学院展开深度合作,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一份力量。讲座临近尾声之际,宋主任重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但面临着被遗忘、失传的风险。因此,加强非遗的记录、研究与传播,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共同责任。

作为党员教师,听完非遗讲座后深刻意识到非遗是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传承非遗是对民族根基的坚守。党员教师需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的先锋责任,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让学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在教育教学上,将非遗知识融入专业课程,如,可把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教学示例,提升学生对非遗音乐的认知与欣赏能力;同时积极开发与非遗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展非遗特色教学活动,举办非遗文化节、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兴趣。在传承创新方面,深入研究本地区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探索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形式。于文化传播而言,组织学生参与非遗进社区、进乡村公益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并传播非遗短视频、直播非遗技艺展示等,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增强社会大众对非遗的关注与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