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爱心感动学生 用敬业、勤奋体现价值
——记原政法学院李惠男教授
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当代大学生在失去了“天之骄子”美丽桂冠之后,陷入的是竞争与挑战,生存与发展,徘徊与失败的复杂环境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大学扩招就业难度倍增的背景下,他们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各种压力,如何引导,管理他们,是摆在我们每个学生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没有学生,高校各项工作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政法学院的学生工作中,李惠男同志一直倡导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
1、充满爱心,给予关心。学生离家求学,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无人问津。王娣是个受过处分、体弱多病的女生,2007年运动会期间由于身体虚弱,病倒在法律办公室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惠男同志及时赶到现场,安全的将她送到医院,并指派学生24小时监护,使她感到亲人般的温暖,事后,李惠男同志还多次看望她,利用下课间隙与她聊天,鼓励她,关心她,她深受感动。
2、加强心理个案分析和排查,强化措施。在面对着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时,李惠男同志总是泰然应对,想办法解决。近两年来,存在心理问题的有之,欲杀人的有之,欲炸教学楼的有之,欲跳楼自杀的有之,每一个都令她心惊胆战,这是一种责任,当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在你面前消失,李惠男同志总认为这是她工作最大的失败、失职。王丽丹同学就是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人,骑在六楼的窗户上,鞋子都掉了下去,一念之差就是二十岁花季少女的泯灭,多么可怕!当李惠男同志把她救下抚摸她的头部时,人生的价值和成就感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3、完善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帮助学生勤工助学。在提供家教,勤工助学岗位,切实解决学生生活方面李惠男同志花费了很多功夫。赵海峰同学是位贫困生,他耿直、坦诚,为人仗义,负责我院男寝舍务工作。因为家境贫寒,曾在男寝卖过食品,赚取零花钱,对于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他也因此而苦恼。得到这一情况,李惠男同志想办法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利用“一帮一”结对子、特困补助等各种机会帮他解决问题,令其无后顾之忧。
4、建立信息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建立从学生到班委会,从学生会到辅导员,再从院长、书记到家长的畅通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李惠男同志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处理,控制住了事态的发展,并圆满解决,取得了校方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
二、爱岗敬业、以大局为重、忘我工作、搞好教学
虽然多年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但李惠男同志从不敢松懈,不断对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求精益求精,然而,正当李惠男同志全神贯注努力工作的时候,家庭的变故却悄然而来,2006年底李惠男同志父亲突发急性坏死性重病胰腺炎,住院第二天,医院就下达了“九死一生”的最后通牒,紧接着就是三十天全力以赴、努力挽救父亲生命的漫漫旅程,作为长女,她要坚强,努力“扛”着医生一次次“人财两空”的提醒;作为长女,她还要隐瞒事实,安慰母亲脆弱的心灵和不知真情的埋怨;作为长女,更渴望在父亲病榻前尽最后的孝心,同时,还承担着评估前大量而繁重的工作,这时也才体会到“忠孝不能两全”的深刻内涵,每天奔波在医院和学校之间,短短一个月,她瘦了二十斤,工作没有因父亲的生病而丢下,而父亲却永远的离开了她,突然失去父亲的痛永远在她的心里,可值得慰藉父亲的是她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嘱托:作一个坚强的人,作一个遇事冷静的人,作一个大事面前能妥善处理的人。
为搞好课堂教学质量,李惠男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研读专业理论著作,密切关注本学科理论前沿,把学界最新研究动态引入课堂,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开阔学生学习思路、拓宽其理论视野,使其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启发其进行相应的探讨与思索,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相关案例,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专业理论素养及专业实践技能。另外,课堂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互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使她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跨越。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大事抓思路,落实抓细节”、“出主意,用干部”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工作思路和风范,在李惠男同志的工作中作到了突出“四个”重点。
1、就业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基本饱和,法学专业省内各高校都招生,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公、检、法逢进必考,这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李惠男同志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布置,制定措施。建立奖励机制;发挥教师、导师们的作用,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利用板报、网络等手段发布就业信息;聘请专家学者做就业指导。利用她的社会关系,将 02级学生张辉安排在省天九投资股份公司工作,月薪2000多元,还安排四位同学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总之,李惠男同志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就业。
2、学风
没有好的学风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此方面李惠男同志重点抓早晚自习,抓出勤,每月由辅导员负责统计所有任课教师的点名册,按照学籍管理条例,缺席达到一定学时时,给予相应的处分,严肃课堂纪律,杜绝迟到早退现象,政法学院的学生现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违纪率始终低于1%,连续数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曾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2010年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率名列全校第一名。
3、专业技能训练
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一年来,李惠男同志组织十余次青年志愿者服务,热心公益活动。每年“315”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受到市政府的肯定与表扬,《新晚报》也进行了追踪的报道。2006年,政法学院组织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哈尔滨电视台主办的“孟繁旭杯大学生法律电视辩论赛”,在李惠男同志和我院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政法学院代表队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哈工大,哈师大代表队,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角逐,最终以93.1分的总成绩夺取亚军,在全省高校各代表队中树起MK体育,MK(中国)的旗帜,为我校增光添彩,为MK体育,MK(中国)赢得了荣誉,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质量。“法律纠纷无处不在,MK体育,MK(中国)值得信赖”的口号也随之深入人心。
4、加强专业建设
在李惠男同志担任领导期间,她支持鼓励政法学院的教师参加相关进修、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为推动科研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她还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途径与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学会、兄弟院校、用人单位等保持密切联系。拟计划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我系客座教授,并经常邀请来政法学院开设相关学术讲座。聘请实习基地有关领导和实际工作者为实习总督导和督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李惠男同志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全院的学生、教学、科研工作已硕果累累。多次荣获各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