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事迹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事迹 -> 校友风采

贺丽艳-原哈尔滨市六十九中学语文组长

信息来源:校友办 发布日期:17-08-21 10:43

撒播母语芬芳  成为孩子天使

——记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优秀毕业生贺丽艳

  让冰城的孩子胸怀家乡、放眼祖国、徜徉世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撒播母语的芬芳,这是她的心愿,她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19839月,贺丽艳走上了杏坛,开始了耕耘并收获着,时至今日送走了十几届毕业生,培养了近三千名弟子,有的毕业生资料已经进入了学校校史,弟子们徜徉在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有的已经成为国家或世界的栋梁之才,曾有学生调侃说:贺老师,您快要成为地球村的村长了,您真正是桃李满天下了,世界五大洲到处都有您弟子的足迹。这或许是贺老师一万多天耕耘后的收获吧。她说:让冰城的孩子胸怀家乡、放眼祖国、徜徉世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撒播母语的芬芳,这是我的心愿,我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她是哈尔滨市六十九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毕业后,她先后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东北师大”基地举办的全国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北京师范大学暑期教育培训、中央教科所国家课题培训、这些被她被称之为“洗心革面”的继续教育培训,让她感到八面来风,尽收眼底,也形成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理念的整合。

  她连续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她教的两届奥班中考语文平均分数均获哈尔滨市第一名。培养多名哈尔滨市语文学科中考状元。连续多年给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中考考生进行中考考前公益辅导活动,听讲人数达万人,在《新晚报》《生活报》等省市多家媒体均有报道。她也曾多次在省市区参加说课、观摩课、示范课,听课人数达千人,多种课改课型受到省市教研员及专家教授的好评。

  三十多年来,读书成为贺老师生活中的必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认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源于生活,基于此认识,她广泛涉猎:她读的书涉及方方面面:翻读人物传记、翻读教育家的鸿篇巨制、甚至翻读地图,贺老师说:有时在网上她能凭借地图神游南国水乡,漫步于周庄、乌镇,也能随心所欲,神游美丽的爱琴海和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也曾在网上地图找到英国莎翁居住的小镇,咀嚼莎翁的名言:人啊,你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更神奇的是她能连续一整天读网上地图而毫无倦意……而这样的阅读,丰厚了贺老师的教学底蕴,使她一步步走上知识的圣殿、跻身冰城名师行列。

翻读史书,她解决了学生诸多谜团。她喜欢中外文学史,毕业后她曾再读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后来去上海时又她买了一套复旦大学章培垣、骆学铭《中国文学史》,上学时读过《欧洲文学史》,工作后她又读了再版的《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史》,徜徉其间,她过足了瘾。后来她又将中国文学史带入学生的语文课堂,学生们的感悟是:在初中阶段,在毕业班,我们漫步诗经楚辞、深入汉赋三曹,感慨唐诗宋词、赏析明清小说,贺老师带我们走进文山书海,攀登与遨游之乐,一切尽在不言中。质疑与翻书,或许是诸多教师必经之途,这也许是她快慰于读书的缘故吧……贺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历史的浏览,就是作文事例的归纳,量的积累方能有质的飞跃,而这其中的飞跃又不仅仅是一般的数量的堆叠,它更有智慧的层递,精神的愉悦,视野的高远,我的弟子的作文视野是我与他们驰骋书海中获得的。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我很关心让心理学成为教师实际工作的真正指南”。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已经成为贺老师教育教学的座右铭了。从东北师大国家骨干班培训到特级教师选拔时的答辩,她一直关注心理学教育对学生成长的辅助作用。她也一直在潜心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潘菽的《教育心理学》,董奇的《心理发展学》,傅道春的《情景心理学》,张世平的《教师的心理教育》,刘芳、贾晓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她从这些书中,感悟了人成长的四个因素,也认识到了“ 玉石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饰物”“只要园丁当心,土壤可以长出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这些道理。

  下面是贺老师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贺老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她的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的理念,应该能给人们许多启迪。

 

  这年来,我又注意到一个新的问题,学校教育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逆流——单亲家庭的增加,而且这种逆流有加剧之势,已成为一个不可摆脱的社会问题。看着单亲家庭中许多孩子忧郁的面孔和失声的痛哭,作为教师我真切地感到自己心爱的弟子们只有十几岁竟受到这种心灵的重创,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单亲家庭中最可怜的孩子们,教师应该做一点工作,减少或减弱孩子们受逆流的冲击,给孩子们丝丝温馨和甜美,让他(她)们用达观的心态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贺丽艳

 

案例:

  翻开月考作文卷,一段令人伤感的话显现在我的眼前:家里有扇窗,在这扇窗中,我首先看见曾经的妈妈陪我嬉戏玩耍,曾经的我在花园里放风筝;也看见了妈妈开车离去再也没有回来的身影和爸爸带回我现在的妈妈。……曾经的我拥有最纯真澄明的梦想,可是妈妈的死打破了这完善极致的生活,从此,我的梦就碎了,心中的窗也对这世界关上了。

师:小威,看到你的《心理的窗》这篇作文,想和你谈一谈。

生:老师,我总是摆脱不了昔日的景象。10岁那年,爸爸带回了那位阿姨,一位有着骄阳般灿烂笑容的人,但在我看来,那却是魔鬼般的笑里藏刀。从此,我心里的窗锁得更紧了。爸爸多次向我解释,说他只是想多一个人爱我,我认为那是他对妈妈彻头彻尾的背叛。我用缄默对爸爸致以最沉痛的打击。

师:没想到小小的你竟经受这么残酷的打击,可是你想过没有,人总生活在阴影里,精神长期受到压抑就会扭曲,这对你的成长不利呀。

生:可是我摆脱不了呀(抓耳挠腮······)!

师:你的新妈妈对你怎么样?

生:衣食住行还是到位的······

  谈话当天下班后,我请来了小威的新妈妈,一位有着骄阳般灿烂笑容的女人,也请来了小威的爸爸,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我们谈了很久,我说到了小威的难以自拔的痛苦和抑郁,以及这种痛苦可能带来的后果。希望新妈妈能以仁爱之心善待孩子,同时,我们又坐下来共同探讨了能带给孩子的快乐的秘方。

生:老师,我昨天接到了一幅画,是那个女人给我的,她在打扫房间时发现了妈妈曾经画的一幅画,上面还有题字呢。

师:是吗?快让我看看。呦,是一张很不错的画,有一扇窗户,窗的两边是一对天使的翅膀,窗的那一头是用绚烂的金色抹上的无限光明。

生:老师,我给你念念妈妈的题字:孩子,当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只是想告诉你,人的一生就像一扇窗。关闭窗子是很危险的,只有打开窗子,给窗子插上翅膀,勇敢地迎接外面的光明才会快乐。

师:哎呀,你的妈妈好伟大,她是孩子的天使呀。

生:看了妈妈的这幅画和这段话,我觉得妈妈是在希望我用心地去生活,而我以前却把自己禁锢在与世隔绝的境地,老师呀,我的心窗亮了。

师:看到你这样的快乐,老师心里该有多么甜蜜,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我真的不愿看到你舔噬伤口的悲哀。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据你爸爸讲,你妈妈从来都不会绘画,倒是你的新妈妈擅长写生,还获过奖呢!

生:(一惊)啊!我明白了,是新妈妈帮我打开了这扇心窗。老师你前几天曾经请过我的父亲和新妈妈,是你在策划这个方案的整个过程,对吗?老师,我知道我应该怎样生活了,真诚地谢谢你了······

 

  这则案例,是贺老师在泪水涟涟中辍笔的。现今的社会,单亲家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孩子多有怀旧的情绪,如何能让这些孩子找回亲情,不再舔噬受伤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窗,这真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究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句: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贺老师认为作为教师,不仅是授课者,也应该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引路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乐趣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忽视孩子心理的教育是失败的,也是悲哀的,教育应该从心灵开始。孩子的心灵是极其脆弱的,他们许多良好的愿望有时会因种种原因被践踏和摧残。因此,为人师者,应该抓住一个个小小的契机,调动头脑中的小小的智慧,抚平学生心中的伤疤,即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必须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的所以然。

  带着这些教育家理念,1999年,贺老师带领语文组的几位年轻教师,参加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初中语文新教材比较阅读研究。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和与专家的论证,在20013月通过了国家总课题组专家教授的验收。课题成果是:她主编校本教材《初中语文新教材比较阅读》,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了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密切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比较阅读,如:探究“比较阅读”的诸多途径和方法:如字词句章的比较阅读;同体课文的比较阅读;异体课文的比较阅读;文章结构的比较阅读;文章表现手法的比较阅读;同一流派的作家作品的比较阅读;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比较阅读;单元比较阅读等等。探究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让阅读向“纵深阅读”发展,使阅读由横向思维向纵向思维、多元思维发展。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开拓思维空间,感悟课文与引文的精华,发展创意思维,奠定比教材本身更丰厚的人文底蕴,比较阅读模式自1999年至今,连续多年体现在69中校本教材中(她在课余时间主编哈尔滨市69中语文创新思维题库丛书200万字)。成为该校校本教材中的独特风景线。

  2004年至今,她负责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数字化图书馆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数字化图书馆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子课题研究。是课题组负责人。20053月,她们课题组有四节公开课被中央教科所课题组录制,并在全国发行,还有八篇论文获奖。她的论文《数字化图书馆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获一等奖,在20051026日,她去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暨“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研究》工作会议并接受公开课证书及论文获奖证书,同时在此次会议上,她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获得专家的好评,六十九中学也因此获得国家优秀课题组织奖。

  贺老师说恩师王倜老师有过这样的话语:作为老师,我就是你们的人梯,扶你们走上征程。贺老师铭记恩师的教诲,也在自己的实践中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好梯子,近几年来,她带领语文教研组诸多青年教师在国家“九五”和“十五”课题上两次获得课题成果奖,同时获得国家课题公开课奖。两次获得哈尔滨市优秀教研组称号。2004年,语文组参加了南岗区协作体新课改调研现场会,贺丽艳老师作为组长代表全组80位语文教师展示了语文组教育教研状貌,并做了题为《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的发言,此次现场会得到了省市领导及专家的褒赞,省教育厅副厅长孟繁杰和市区教委诸多领导参加了现场会,他们对语文组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一个教研组可以参加国家课题的探讨并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实在难能可贵。20059月,她们教研组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东北三省语文教研现场会,她们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题专场受到与会三省四市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且获得集体奖励,这是贺老师带领的语文组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近几年,69中语文组在贺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在教改之路上迅速成长。自新世纪以来,语文组每年在南岗区百花奖都有一等奖获得者,示范课做课者,每年毕业班都有全区语文复习版示范课的展示,同时史菊然、白静、董健冰、张姝、姚莹、孙冬青、张蕊、郝岩、姜海涛、王娟、刘董云、强晓光等诸位年轻的教师又连续在全国课题现场会上、省课题研讨会上、哈尔滨市语文课程改革优质课会场频频亮相,而每次每节公开课的登台,背后都有贺老师热情而又疲惫的身影,青年教师王娟老师曾感慨万千,她说:“贺老师宏观语文教学整体,她是前沿者,在跋涉之路上为我们青年教师披荆斩棘,后面的路可能更坎坷,但是贺老师的牺牲精神、对事业的执着以及一往情深的对母语的痴迷,足以感化我们并使我们更真诚地面对我们的每一位弟子、每一节母语课”。

    如今,贺老师依然跋涉在教坛一线,她又有了诸多新的课题:她领着弟子在读报、读杂志、在教室关注天下事;她带领青年教师在探讨怎样深入古典四大名著,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她也在思索怎样将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拓宽、真正开启弟子们的多维思维视野。她要通过她的再跋涉,以无愧于以下诸多称号:特级教师,首批全国骨干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语文教学能手,黑龙江省现代园丁奖获得者,哈尔滨市一级功勋教师,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哈尔滨市语文兼职教研员,哈尔滨市语文中考阅卷顾问,哈尔滨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