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介绍   |   党建工作   |   专业设置   |   教职风采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生工作   |   下载专区   |   学校首页 
MK体育,MK(中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2024年工作计划
2024/06/11 霍鑫鹏 点击: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持续强化系统设计、多元投入、网课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城市大学“人才库、思想库、科技库”作用,搭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学习类平台,围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中心任务,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清晰明确、具体可行。

二、年度目标

以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推进公众数字素养培育为抓手,以课程教学体系为依托,通过多维度的社会面向,打造全方位的服务渠道,2024年,文法学院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将对对致力于增强数字教育培训工作能力和水平、优化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开放和共享、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系列培训。

三、重点方向

1. 人才培育。优化数字人才培养方式、评价模式和选拔机制等,助力培育高水平数字人才。建立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长效机制,制定《MK体育,MK(中国)数字人才培养计划》,配套政策措施,提供实践场所和培训环境,包括硬件设施、网络环境、软件资源等,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深化数字教育,以满足社会化转型的人才需求为着力点,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评价选拔机制等,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企业和合作,共同培养数字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数字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将MK体育,MK(中国)数字素养培训基地打造成一个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培训、人才标识、人才引流和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省级数字人才培养基地。

2. 学术研究。围绕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主题,形成的理论创新、学术探索、实践总结等。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课题研究,推动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资源建设,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理论研究:研究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定义、内涵、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供理论支持;数字技能培训课程设计研究:研究数字技能培训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估等关键环节,为基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数字素养与安全研究:研究数字素养与安全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公众的数字安全意识和能力,避免数字诈骗和网络犯罪等问题;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估体系研究:研究如何建立完善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估体系,为参与者提供准确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评估,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数字素养教育政策研究:研究数字素养教育的政策、法规、标准等,为基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3. 教学资源。围绕数字化教育、培训、考核等,赋能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学习的优秀资源或实践案例。整合资源,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任教师、实验教师、行业导师、特聘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业化数字技能培训师资,提供高水平教学资源。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计划和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打造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数字技术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4. 赋能增效。通过网站、公众号、视频号等形式建设区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社区,提供交流和分享平台。在平台建立完善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估体系,提供测试和评估工具,帮助参与者了解自己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线上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平台发布信息,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便捷日常生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就业创业、增强竞争力,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社会的建设提升。

5. 弥合鸿沟。基地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准化、专门化地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高高老年人、残疾人、农民、青少年等重点群体使用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能力,推动缩小数字使用鸿沟。举办具有针对性的数字素养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提高不同群体理解和运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数字平台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数字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交流的能力,拓宽视野和思路,帮助不同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入数字化社会,实现区域数字教育均衡发展。

6. 宣传推广。联合主流媒体、自媒体、大型传媒公司组织数字公益活动,逐步开展互联网素养、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安全教育、数字实践与应用、利用在线资源以及培养数字化思维等方面的活动,宣传解读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助力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三、具体举措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按照不同的功能区位对基地工作团队进行职能划分,经讨论商议,未来基地工作团队将分成:学术研究团队,基于基地建设,横向拓展学术项目与科研课题;教学实践团队,基于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基地发展情状,在人才培养与教学革新方面寻求突破;宣传推广团队,建成基地宣传矩阵,促进对外宣传,多方位拓展基地建设,与各社会群体建立协作关系。目前,组织架构搭建已经初步完成,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作开展,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将定期召开会议,保障各环节工作的深度落实。

2.拓宽传播推广途径

建立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运营矩阵,做好基地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学生资源,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带领学生对基地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在专业公众号、视频号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相关活动系列报道,持续更新活动最新动态;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建立基地账号,全方位报道基地相关活动。

3.扎实开展社会调研

数字素养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全面覆盖社会,关注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弥合为目标,未来将会专注于具体的社会调研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培训、指导。专注数字时代的“数字弱势群体”,一方面,数字时代下,脱离了媒介,当下的人类难以再维持常规的生活矩阵,而新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异常之快,因此,培训基地会着力调研由于各类新技术衍生的鸿沟代际;另一方面,除了新技术的迭代,社会各群体间广泛分布着种种原因难以深度接触媒介的个体,因而,未来的基地建设会全力展开特定群体的相关调研,以老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等不同群体为对象单位,积极探索数字时代不同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新路径。

4.系统组织专题讲座

举办“数字素养讲座”活动,针对群众关心的话题,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学、数字技术与法律、数字技术与语言、数字技术与城市发展、数字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话题,邀请知名专业学者做主题讲座,通过数字技术的知识普及和应用案例分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水平;组织“数字技能培训班”,开设数字技能培训班,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多个层次的培训班,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内容。授课形式采取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涵盖常用办公软件操作、常用app使用、手机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等技能;

开展“数字素养+”活动,通过整合MK体育,MK(中国)教学资源,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其它专业合作的方式,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主题:如书法、象形文字、女性文学等内容的讲授,进行“数字素养+书法”、“数字素养+汉语”、“数字素养+文学”等一系列知识的录制,并通过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公众号进行分享。

上一条:我校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教师代表参加2024年黑龙江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仪式 下一条:哈尔滨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简介

关闭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MK体育,MK(中国) 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