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MK体育,MK(中国)文法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见习工作安排,最后一场见习讲座于5月27号18:30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有请到了《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俞胜老师,他以自己多年编辑和创作的经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80多位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线上讲座。

会议开始,由本次会议主持人,专业主任孙胜杰老师为同学们隆重介绍了俞胜老师。同学们也都在线上以鲜花和掌声表达对俞胜老师热烈欢迎。
俞胜:《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蓝鸟》,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寻找朱三五先生》《在纽瓦克机场》,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等。作品曾获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河北省首届孙犁文学奖等。所编发的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省部级奖项数十项,个人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

首先,俞胜老师为同学们简单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好小说的标准,从先秦的记言记事小说到《汉书·艺文志》对小说的发生期现象总结,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再到清代冯梦龙对于小说的标准与作用的全新定义,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好小说标准。

其次,俞胜老师又简单介绍了评论家眼中的好小说标准,如:李建军先生的七个标准,跟编辑周昌义先生的好小说的三个标准。

接下来,俞胜老师又谈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评判标准:好小说应该是语言、结构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体。对于好的叙事语言,俞胜老师为同学们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如: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中菊子姑娘看到自己的情人挨小铁匠打时的状态描写;《红高粱家族》里有如“又粘又滑”等词对于时间的绝妙比喻等等。然后,针对于叙述结构,思想性两方面,俞胜老师也都为同学们列举了诸多生动易懂的事例,同学们都获益良多。

最后,俞胜老师又对上述三点做了几点的支撑补充:1. 好小说要有艺术境界;2.好小说的情感要真挚,打动人心;3.好小说应毫无功利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精神命运和心灵世界;4.好小说应当充满想象力。每一个分论点,俞胜老师都用自己多年的创作和编辑经验为同学们细致讲解其深刻内涵。俞胜老师在讲解完好小说的标准之后,为同学们写下寄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矢志不渝,日臻化境。希望同学们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写作与鉴赏能力。

接下来是同学们自由提问时间。很多同学向俞胜老师提出了关于写作与投稿等方面的专业问题。其中,针对大学生写作来说,俞老师指出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对于小说写作来讲,难免流于浅薄,还需要多多积淀,广泛阅读,反复练习。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俞老师都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同学们提出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同学们也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于俞老师的感谢。

最后,专业主任孙胜杰老师对于今天的讲座跟本次中文专业见习工作安排进行简单总结:今天俞胜老师的讲座旁征博引,用他丰富的阅历将往日里概念化的文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专业见习工作也就落下帷幕了。见习讲座涵盖了从师范实践到考研经验分享再到小说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几次讲座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