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法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实习单位的积极支持以及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7届本科毕业生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届毕业实习全面落实了实习计划,实现了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实习质量得到了提高。
一、实习基本情况
1、时间2016年8月29日——2016年12月31日,共18周。
2、实习地点6个,分别是哈尔滨市仲裁委员会、哈尔滨市检察院、道外区人民法院、南岗区人民法院、香坊区人民检察院、三维律师事务所。
3、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四大方向。一类是法院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二是检察院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三是仲裁机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四是律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内的工作。
4、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2017届毕业班的77名学生参加了实习。
(2)实习指导教师共14人。
5、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形式。实习单位由二级院联系。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
6、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1)收到5个实习点实习总结共77份。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77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合格。
(2)收到学生实习调查报告77份。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77份。
(3)收到学生每人实习日记一本,共77本。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比较广泛,实习单位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调查报告,成绩良好。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在实习单位,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单位发展做出了贡献。
2、实习方式。实习单位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他们像工作人员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实习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诉讼活动或仲裁活动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4、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调查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的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5、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实习前后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学生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总结交流。返校后召开了实习总结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实习指导老师亲临交流会,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实习改进建议
学生们共同的体会是在学校都是坐在教室里面学习课本,对于理论知识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和储备,但是对于实践却是少之又少,只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不知道究竟怎么去做,法院、检察院业务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支撑。有的诉讼业务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如果在高年级增加专业性社会实践,会促进学生学习,进一步增加实践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确实是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尤其有助于学生就业。作为法学专业未来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20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