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信章,1970年03月05日出生,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系,学生会主席,学生党员。1992年7月优分到哈一中工作,先后担任团委书记、党总支委员、教导处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政教处主任、招生办公室主任、分校(国联中学)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副校长。2014年11月调任哈尔滨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工作,担任副处长(主持工作)。2016年9月担任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校长、党总支部书记。现为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省优秀团干部,市级优秀公务员,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寄语母校
母校,意味着一种情感,意味着责任和贡献。几十载深深学子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设的更加辉煌!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采撷一串串的梦,学校的嬉戏,回想起是那么缤纷绚丽;而成长的追逐,竟已一跃而过。世间的尘嚣喧扰,似乎沉寂,让我重新拾取记忆的落英。


事迹材料
张信章,1992届体育系毕业生,他从学生、教师、主任、副校长、处长、校长,不断超越与挑战着自我,刷新着属于他内心世界的纪录。他是哈师专体育系发展的第一位学生党员,而后又成为那个时代毕业优分到省重点高中的第一人。离开母校25年来,铭记母校老师的教诲,不敢懈怠,不断努力。他30岁成为全省优秀团干部、34岁成为全省模范教师、37岁成为全国模范教师,44岁成为公务员,47岁回到学校成为哈一中第27任校长。
一、他的校长生涯
2016年9月至今,他担任百年名校哈一中校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或许将成为哈一中百年历史的又一次正确选择,同时也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期待。他说“我改变不了环境,我可以改变心情;我改变不了大环境,我可以营造自己的小环境”。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提出“文化立校”的理念,总结学校百年办学历程,铭记民初建校为兴邦的使命,继承闯关东精神,传承“和而不同与见贤思齐”的儒家文化,提出“内诚外公”教育思想,确定“求真求实,创建新型优质现代化精品高中”的学校办学目标。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确立“立德立业,培养站在社会发展前沿的人”的教师发展目标。挖掘百年一中独特的育人文化,遵循学生阶段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明确“大气大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学生培养目标。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期,他不断立足现代化学校发展,完成了组织管理结构新调整,建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教师发展规划中心、后勤服务保障中心,实现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过渡,改变两个校区各扫门前雪的管理旧观念,道里校区各处室正职及三个学年主任正职牵头,运行实现了同频共震,呈现出蒸蒸日上新局面。同时,他积极探索,建立起了“7531”、“5311”德育与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新的跨越。他坚持师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回到教育的原点,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师生体质得到了明显提升。他笔耕不辍,坚持每日写校长日记,累计达到50万字以上;他乐于研究,寻找自己专业领域的制高点,撰写文章《对“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初探》发表在《哈尔滨教育》,并获得省教育学会教育成果一等奖,过上了一种校长行动研究的生活;他积极服务社会,担任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惠民生助力社会更好发展;他乐于奉献与担当,先后担任哈尔滨市骨干校长赴江苏、北京和上海培训班班长一职,在2017年全市第一期正处长任职培训班,他又一次成为班长,得到同学好评。如今,回到他教育梦开始的地方,虽正经历破茧之苦痛,但各项工作已尽展百年名校风采,实现学校全面创新与持续跨越发展,再创百年名校辉煌,又将成为他的新追求。
二、他的成长历史
1992年参加工作,学校所有岗位都留下了张信章的足迹与汗水,他就是学校管理的万能工。他是哈一中十大感动人物之一,同事们称他“工作狂”、“拼命三郎”和“李云龙”。“为师诲而不倦,树才教必有方”是学生留给他的一幅字,这又与他的感言“师生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形成了相互的印证,或许这就是他的教育思想。
初为人师,创造第一,他是拼搏者。1992年7月,他以学生会主席、学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优分到哈一中工作。1994年10月,在组内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下,教龄2年的他,在重点高中组教学比赛和全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获得两个综合一等奖,并且课型在全市推广,并于1994年12月破格晋升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并有数篇文章在《中国体育报》、《中国学校体育》、《音体美报》、《哈尔滨日报》等报刊发表,同时参与编写《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中小学体育科研基础教程》等专业书。
共青团工作,全国领先,他是开拓者。1995年8月工作仅三年的张信章担任了校团委书记,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在原有学生品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拓展与延伸。组织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首创磨砺训练营、创造性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敬老活动等,并成为全国品牌,CCTV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承担省、市团的工作现场会6次。学校先后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基点校、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市优秀基层团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他指导的团会多次获省、市一等奖,指导的学生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在全市新课改大赛中被评为优秀示范课。2000年8月受到原团中央书记处胡春华书记的接见;2001年6月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对哈一中主题团日活动给予好评;2002年8月原团中央书记处赵勇书记莅临哈一中,给予团的工作全国一流的赞誉。
德育管理工作,品牌树立,他是创造者。2005年主管政教与学年工作,他与各位学年主任和各位班主任并肩战斗,在原有坚实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为了全市一面旗帜。创办了《思想家园》、《德育简报》,设立班级之窗,推出“七项评比、五项引导、三净一齐”德育管理评价模式。参与指导主题班会课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培养全国优秀班主任1名、省与市优秀班任(标兵)13名,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1名。获得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
体育卫生心理健康工作,特色创新,他是求索者。他在担任政教处主任期间,注重创新活动载体。课间操太极功夫扇成为新亮点,全市运动会进行表演;工作有突破,学校被评为省体育基点校;乒乓球走向全国,成为全国中学生体协乒乓球会员单位。眼操规范提升,成为学校每日公开课,在全市树为样板。舞蹈队代表国家参加日本中学生艺术节交流活动,受到好评。心理健康工作为全市出标准,创编学生心理团体训练活动内容,学校先后承办了国家、省、市现场会,得到各级领导与专家好评,学校被评为省级心理健康示范学校。
教学管理工作,注重实效,他是搭建者。2009年9月11日他调到分校主管全面工作,他干劲十足,学校运行实行计划管理,听评课建模推进再开先河。他每日都要深入课堂诊断教学,并不断探索在事业中发展教师、在岗位上历练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教师、在培训中提升教师和在评价中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教学大讲堂,开展了“邀师友·听评课”,推出了考试分数位次离差比对分析,实行了高三每周一次文综模拟应答时间分配训练、英语听力下午三点模拟实战训练等举措,分校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推行周计划日程式管理,印发了66期《工作简报》已达25万多字,实现了高效管理。
行政管理工作,身先士卒,他是引领者。2011年3月2日回总校负责办公室工作,他创造性提出建立管理服务体系。推行中层干部值周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锻炼与培养了中层干部;他建立学校行政办公QQ群,使日常工作处于高效运转;建立学校周工作简报,让每名教师都知晓学校每天与每个部门的工作,大大强化了部门执行力;创造性提出教研组长三个职能(教学指导、科研引领、行政管理),提升了组办建设水平。
百年校庆工作,求真务实,他是担当者。2012年11月1日,是一中百年校庆日。他作为主抓校庆筹备工作的校长,担负着全体一中人的期盼、担负着全体校友的期盼,担负着一中班子执教能力的考验,更担负着扭转社会对一中评价的重任。百年校庆节俭、热烈,得到领导与校友的好评;校友参加校庆达二千七百多人,创历次之最。学校百年校史展馆又成为了全市教育发展的新名片。他多次为兄弟学校校庆组织与策划介绍经验,成为了校(院)庆专家。
科研管理工作,深入一线,他是挖潜者。2012年12月主管学校科研工作,又开启了新的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他坚信科研是兴教、兴校、兴师之本,科研工作依托校本才有生命力。开展走进课堂搞科研、走进组办搞教研系列活动;创造性开设校友“大讲堂”;建立科研服务保障研究团队“梯策堂”;编写了《百年史话》校本教材,学校承担省市多个课题。学校“十二五”申报成功两项省规划重点课题、市规划重点课题一项、市规划课题一项。多元推进,个性发展,形成自己的在校内叫响、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品牌项目,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道外校区管理,质量第一,他是开创者。2013年7月主管理道外校区工作,提出了“闯哈东”的理念,定位了新校区的历史使命,高扬“传承与创新”教改旗帜,建立“压力与活力”并存的管理机制。校区形成以“导学式”教学特色,以学情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实情为要的教学态度,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留白为长的教学风格,建立起“三段六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第一批毕业生高考本科率100%,重点率达72%。
三、他的处长经历
2014年11月他担任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他立足原有工作基础,承担起提升全面工作的重任。他勇于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测试项目分数比对举措,提出对学生体测结果采取分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县(市)教育局工作的举措,全面盘活学校体育工作,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力方向。修订各项比赛规程,制定了艺体比赛与活动安全预案,强化赛场监督,比赛全程录像并建立机关干部与学生家长的现场监督机制;赛场上推进裁判员“一岗三责”,形成“比赛第二,育人为先”的新理念。他深入思考,足球进校园活动在全省率先启动,营造了“知球、爱球、看球、踢球、懂球、赛球”的校园足球氛围,文章《足球梦 中国梦》在《哈尔滨教育》发表。其中,2015年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首次检阅队伍九区小学、初中、高中全口径参与,观众队伍共有67所中小学,师生总计约13000人。此外,市政协领导对我市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视察,给予学校体育工作充分肯定;在市人大问询五个委办局总计的八个问题中,我局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测评满意度排第一位;市教育局参加市政府食安委全体(扩大)工作会议进行经验介绍;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成绩优异,其中有三个节目参加全国现场汇报。期间,他获得市优秀公务员和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路走来,不断反思是他的习惯,勤于笔耕是他的乐趣,写文章记录工作过程是他最大的爱好,可以说他把兴趣、爱好与工作有机结合,或许这就是职业幸福。他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个、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五个、市级课题获一等奖一个、省级课题结题三个。在报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撰写完成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对策分析,得到领导好评。担任省首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活动评委、聘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评委。在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组织召开的课题总结及结题验收会议上,为全省各地兄弟学校进行课题结题工作培训。代表哈市教师出席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大会发言,建议被采纳。此外,他主管学校党务工作过程中,文章《以青年党校为载体,加强政治启蒙教育》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刊发,《青年业余党校学生的信仰大课堂》文章在《哈尔滨日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