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一、机构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学院下设二级教学机构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系。学院下设三个行政二级机构,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行政人员4人。 专任教师政治过硬,业务扎实,爱岗敬业,作风严谨。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78%,其中正教授占15.79%;学历结构:博士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78%,硕士26人(含在读博士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2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学院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拓展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五位一体”综合立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形成省内特色,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统四有”实践教学新模式,广泛开展多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三统”即统管实践教学课时、统一实践教学规划、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四有” 即有理论、有机构、有保障、有载体。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政治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具备较强教育教学、沟通协作能力,在中学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或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学院实施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六个二”工程:即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两个方向的设置;教学相长,以科研促教学,依托两个团队的支撑;集中优势,打造精品专业,鼓励两个全员参与;拓展办学平台,服务地方建设,创办两个基地;德育为先,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特色发展,形成两个发展优势。
五、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学院依托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三个学科团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立了“一中心、三基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哈尔滨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和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学术交流基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校政合作,形成了“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建设特色,并建设有一支哈尔滨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十四五”以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显著,共主持在研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10余篇;科研获奖1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






版权所有: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