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群)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通知(国科金计函〔2022〕25号),我校食品工程学院王淑梅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副干酪乳杆菌X12调控N—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肠黏膜细胞烷基化损伤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31801516)、董世荣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离子液不同极性玉米醇溶蛋白柔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油—水界面吸附机制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1801485)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贾贞博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木质基仿生智能复合材料可控构筑与变色发光机制》(项目批准号:31800489)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验收,顺利结项。
项目“副干酪乳杆菌X12调控N-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肠黏膜细胞烷基化损伤机理研究”通过研究副干酪乳杆菌X12降低N-二甲基亚硝胺毒性作用能力与其对大鼠肠道黏膜细胞IEC-6细胞周期的调控及受损细胞DNA修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菌株X12在N-二甲基亚硝胺致肠道黏膜细胞DNA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王淑梅博士积极整合科研资源,联合其他校所的科研人员,搭建异地科研平台,持续推进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资助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项目“基于离子液不同极性玉米醇溶蛋白柔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油-水界面吸附机制的研究”通过构建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分子结构-功能关系以及界面吸附模型,提出了柔性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技术及极性调控方法,揭示了界面吸附分子结构的变化机制。项目研究成果为制备多功能纳米生物材料、提高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项目资助下发表科技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出版学术专著1部。
项目“木质基仿生智能复合材料可控构筑与变色发光机制”围绕复合材料的性能可设计的研究思路,将具有不同特性的变色发光材料引入到木质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中,通过纳米材料合成技术、微胶囊制备技术和自组装表面修饰技术的应用,在木材表面构筑具有变色发光性能的新材料,为开发具有感知、自驱动功能的智能型、多功能型木材仿生变色发光复合体系建立探索性科学理论基础,为木质资源高值化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在项目资助下公开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授权2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
以上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结项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三位博士多年来在自身学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对我校理工类学科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校科技工作者积极工作、认真进取的工作热情与科研态度。
科技处
202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