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成果 > 正文

MK体育,MK(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发布日期:2017-07-18    作者:         点击:

MK体育,MK(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省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依据我校总体办学理念、方针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根据《MK体育,MK(中国)2011——2015年发展规划》、《MK体育,MK(中国)2011——2015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的具体安排和部署,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小学教育专业2011——2015年的建设发展规划。

一、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准确定位,和谐发展,培育并突出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举,科学管理,把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合格师资。

二、    专业建设现状

小学教育专业现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师资队伍中现有教授4人,占专任教师的13%,副教授人,占专任教师的47%;博士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的16%;硕士23人,占专任教师的72 %;教师平均年龄36岁。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    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1.继承与发展协调:既要把我国百年中师成功的办学经验吸纳到小学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来,又要面向未来,具有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坚持改革与创新。

2.共性与个性统一:既要坚持专业建设的高等教育水准,又要坚持并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

3.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结合:既要面向国际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要立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师资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区域需求,规划在前,统筹兼顾。

4. 错位发展与同位发展并行:既要坚持培育与建设特色,与兄弟院校错位发展,又要坚持同位发展,努力做到人有我优。

四、    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内外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既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又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的小学师资。经过5年的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规范化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培养的基地,小学教育研究与服务的中心,在百余所小学教师教育院系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具体目标

1.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建设结构优良的教学团队

逐步形成专任教师职称、学科、学缘结构合理,兼职教师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理论与技能兼顾,教学与科研双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造就12名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小学教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含课程方案和养成教育模式,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的好评,就业率在90%以上。

3.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优秀成果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初等教育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领域,特别是在硕士点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在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培育一批优秀成果。

4.改革实践教学,探索职前培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整合与共建模式

坚持面向小学,直面实践的原则,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探索出大学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探索职前培养与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整合与共建模式,精心建设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实践基地校,筹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5.建设具有小学教育特色的专业文化,彰显文化追求的与众不同

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建设具有小学教育特色的专业文化。

五、    专业建设措施

以加快发展、改革的力度为动力,以充实内涵为主题,以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凸显特色为根本出发点,以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环境,凸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发展思路

以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着重提高师资层次,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正高职专业教师的数量和比例,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完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师的综合实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高素质、高学历的师资队伍,为各项目标的实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2.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本科小学教育需要,既有学术性又有基础教育研究和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

1)学历方面:5年内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100%,获博士学位比例达到25%左右。

2)职称方面:5年内力争拥有教授58人,副教授20人,正、副教授以上职称占50%以上。

3)加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力争造就12名有影响的教学名师和学术科研带头人。

4)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音美等艺术类教师,完善学科结构,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分年度计划表(如表1)。

                     建设项目

建设年度

博士

硕士

正教授

副教授

2011—2012

2

 

4

 

2012—2013

4

 

5

15

2013—2014

5

 

6

16

2014—2015

6

 

7

18

2015—2016

8

 

8

20

 

3.实施措施

1)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

2)鼓励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并加大各项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3)为教师创造提高深造的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在职专业培养训练,到著名高校学习、访问和参加国内外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4)实施教师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到小学实践和调研,提高教师研究并指导基础教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提高有效反思并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养小学教师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5)制定专任教师承担小学研究类及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方案,引导教师以学科背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

6)聘请知名学者、教授或者学科带头人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定期为教师进行专业信息报告和科研学术讲座,实施聘请优秀小学教师兼课制度,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7)加快正高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正高职教师的比例。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逐步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8)引进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补充新生力量。

(二)专业人才培养

1.   培养思路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按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和着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综合化的知能结构、专长化的职业技能和个性化的敬业精神,具有研究和管理的潜质的小学教师,在职业能力和从业素质方面要明显优于省内甚至全国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五年内重点发展和完善好本科教育,并筹备建立硕士研究生教育。

2.培养规格

1)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以及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精神。

2)具有比较全面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从事小学主要学科教学。

3)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成为研究型小学教师的潜力。

4)具有扎实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手段。

5)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

6)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个性以及较强的与小学生沟通的能力。

7)在教育学、文学、数学、英语等学科方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并具备从事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基础。

3.实施措施

1)完善导师制建设,对学生实行全程导师制管理,导学、导行,强化对学生的专业和学业指导。

2)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专业情意的培养,通过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修养。

3)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强化教育研究训练,注重培养学生从教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4)有效加强和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建康教育,并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确保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探索建立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制度,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科研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6)完善创新学分制,组织开展各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创作表演活动等,促进专业学习,鼓励创新性学习。

7)实施专业面试,招收具备小学教师潜质的考生,以确保生源的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1.发展思路

依据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和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以新时期的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为指导,力争在五年内使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以主干课程为建设重点,推动专业其他课程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争创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创建出一批一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使其适应综合型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

2.建设目标

⑴ 完善课程标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大力提高专业必修课的授课质量。

⑵ 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强化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及教法类课程的实践环节。

⑶ 积极开发新课程。挖掘师资潜能,最大限度的开足相邻专业任选课,开出2门双语教学课程,构建出符合新时期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⑷ 重点打造精品课程。在未来的五年内集中力量再建设6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课程建设分年度计划(如表2)。

                  建设课程

建设年度

国家级

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

课程

校级精品

课程

校级重点

建设课程

双语课程

2011-2012

0

0

0

1

0

2012-2013

0

1

0

2

0

2013-2014

0

1

1

3

1

2014-2015

1

2

2

5

2

2015-2016

1

2

3

6

3

 

3.实施措施

⑴ 成立专业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项课程建设方案。

⑵ 组织小学教育专业下设的三个方向的教师和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课的教师,对专业方向课和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研讨。根据现有的资源,对计划申报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逐一的研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序,并有计划、分层次地制定出全面建设方案。

⑶ 根据学校双语教学的有关精神,鼓励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力争在五年内开出2门双语教学课程。

⑷ 开创共建课程。聘请有经验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与我院教师共建教育类课程,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大学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⑸ 优化专业理论课程,整合专业限选课程,做强做实专业任选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凸显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需要。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

1.发展思路

坚持抓好常规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大胆推进,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以教学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2.建设目标

⑴ 紧密围绕专业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性强的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的改革上有所突破。

⑵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估与监控机制。

⑶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⑷ 继续推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实践,做到大学与小学有效沟通。

3.实施措施

⑴ 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估与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⑵ 根据实际需要,拓展出研究课、辩论课、自主学习课等多种课型。

⑶ 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完善新教师、新课程试讲制度。

⑷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和教学观摩活动,如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⑸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依据综合型人才发展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采取笔试、口试、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作业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⑹ 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工作,深化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

⑺ 选用并及时更新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教材,如国家规划教材等。在与其他高校合作,参与国家级出版社教材编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讨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有力地推动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建设。

⑻ 开展一系列的调研、咨询活动,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五)实践教学建设

1.发展思路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度重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基地为基础,形成、完善教学、科研、就业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修养。

2.发展目标

⑴分层建立省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其中可供学生见习的一类学校15所,可供学生实习的二、三类学校20所。

⑵完成并实施顶岗置换方案,建立10个顶岗置换基地,启动置换培训工作。

落实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方案。按《教师技能培养方案》进行教师技能考核,并使每个学生最低达到本专业方向每项技能的合格水平。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科学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制度建设,使其科学、合理、规范、易操作,能促进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实验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3.实施措施

⑴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⑵进一步修订专业见习、实习方案,实施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

⑶与实习和用人学校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

⑸完善《教师技能培养方案》改革技能考核方式。采取各种方式(如发放证书、弹性考核),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增强能力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⑺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六)学术科研发展规划

1.发展思路

大力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关注国际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形势,面向国内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队伍。

2.发展目标

⑴立足小学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法研究为重点,争取写出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⑵着眼小学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小学校联合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力争在短期内使各专业方向的带头人成为哈尔滨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

⑶探索各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方向的专家和学者取得联系,争取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写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论文。

科研发展分年度计划:

科研发展分年度规划表

 

 发展项目

   

发展年度

教研论文

基础教育

研究论文

基础理论

应用科学

研究论文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参编教材

编著

著作

国家

国家

国家

国家

国家

国家

 

2011-2012

0

4

0

2

2

6

0

2

0

4

2

1

0

2012-2013

1

8

1

4

4

12

1

4

0

6

3

2

1

2013-2014

2

12

2

6

6

18

2

6

0

8

4

3

2

2014-2015

3

16

3

8

8

24

3

8

0

10

5

4

3

2015-2016

4

20

4

10

10

30

3

10

1

12

6

5

4

 

3.实施措施

⑴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指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

⑵明确学术科研方向,抓重点,在整体科研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局部突破。

⑶培养学术带头人,形成老、中、青教师合作研究的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⑷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各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同行进行学术交行学术科研活动流,特别是与国内兄弟院校联合进。

⑸启动小学教育研究所,发挥其研究与实践的功能。

(七)教学条件设备建设

1.建设思路

以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满足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能实现师范学生技能训练、实习教学、教师进修培训、课程教学等视频图像录制、评议及网络播放等功能的教学、实验、实训系统。

2.建设项目及进程

教学条件建设进程计划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功能

建设

方式

完成

时间

经费

投入

1

科学实验室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能力。

新建

201112

80

2

行为观察室

评估和诊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新建

201112

50

3

教师教育实训中心

加强师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教学,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平台。

新建

201112

200

4

琴房20

钢琴教学及训练

新建

201212

30

5

舞蹈房2

舞蹈、体操教学及训练

完善、新建

201212

5

6

画室2

绘画教学及训练

完善、新建

201112

2

7

语音室2

英语语音教学及训练

完善、新建

201112

20

8

展室

专业建设展览

新建

2012

3

 

3.建设措施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位,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2)积极争取加强总体投入,科学建设新项目,改善老旧设备。

3)增加实验室面积及设备数量。

一、    其他方面

我们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促进和完善重点专业建设工作: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小学教育专业同行及优秀小学校长、教师与我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研讨并指导专业建设。

2.建立国际友好联谊学校

积极加强对外联络,建立与国外教师教育学校的联谊与合作渠道,为教师拓展广泛的交流研究与合作,为学生开辟交流和实践的基地,以国际视野办好小学教育专业。

3.建设附属小学

积极筹建MK体育,MK(中国)附属小学,开拓一条大学与小学相互促进、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之路,在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对接的研究和实践中做更多有益的尝试,以更好的发挥特色专业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小学教育专业对小学教育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MK体育,MK(中国)小学教育专业

                                                               2010.7.10

 

版权所有: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