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7日 15:34

(专业代码:081008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审美情操、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适应建筑领域智能化发展需求,能够理解、分析、评价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工程项目的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化运维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能力、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智能建造工程师。

培养目标分解为以下方面:

目标1:掌握自然科学和智能建造专业相关知识;

目标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解决智能建造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标准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达到以下培养标准:

(一)掌握自然科学和智能建造专业相关知识;

(1)掌握智能建造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复杂工程问题用科学和专业的语言加以描述,能针对特定复杂工程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能够推理复杂工程问题对应的数学或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能正确分析求解模型;

(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设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案;

(4)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解决智能建造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能够综合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智能建造工程复杂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比较和优化;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准确识别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3)能够通过图纸、图表、文字、建模等方法简洁、有效、准确地表达复杂智能建造问题;

(4)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借助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资料研究,理解和分析智能建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多样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5)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建造领域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制定功能单体的设计、施工方案;

(6)能够采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准确采集实验数据;

(7)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

(8)掌握与智能建造相关的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9)能够针对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模拟研究和预测分析,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三)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1)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的影响,并能够充分利用上述因素对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学科的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3)能够独立或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助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组织、管理和协调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熟练撰写试验报告、工程设计报告、文稿及绘制设计图纸,准确而有效地表达专业见解,具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

(5)能够正确理解智能建造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具有与业界同行、相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6)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基本原理,了解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能够应用工程管理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1)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在智能建造设计中得到体现;

(2)具有系统的智能建造相关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熟悉智能建造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3)能够分析、比较和评价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同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4)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5)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6)能够清楚认识并践行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执业操守、行为规范,并具有较强法律意识;

(7)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8)具有终身学习、追踪新知识的意识,能够适应智能建造知识更新的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9)具有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对自身知识、能力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三、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及其指标分解点

依据智能建造专业培养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智能建造专业制定了明确的、公开的、可衡量的毕业要求,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达到专业毕业要求。

具体毕业要求及其指标分解见表3-1。

表3-1 毕业要求及其指标分解点

毕业要求

指标分解点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复杂工程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加以表述;能够推演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分析,综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工程问题用科学和专业的语言工具加以表述,并具有建立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的能力。

1.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知识求解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具有分析推理模型的正确性的能力。

1.3能够将相关知识以及数学或力学模型方法用来比较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及其关键环节,并清晰表达工程问题的分析过程。

2.2能够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并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系、功能单体或者施工方案;能够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创新意识。

3.1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建造领域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制定功能单体的设计、施工方案。

3.2能够制定体系的设计、施工方案,并在提出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3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的影响,并进而对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毕业要求4.研究

能够使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测试)方案,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4.1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测试)方案,根据实验(测试)方案构建(测试)实验系统

4.2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安全开展实验(测试),科学采集实验(测试)数据。

4.3能够基于科学的原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合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技术、资源、仪器、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能够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现代工具的局限性。

5.1了解常用的现代技术、资源、仪器、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合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来选用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复杂工程,并结合专业知识判断与解决其局限性可能产生的问题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能够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土木工程项目智能建造领域的设计、施工、运维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带来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了解土木工程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带来的影响。

6.2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等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能够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查工程实践的可行性

7.2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法律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服务国家和社会。

8.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8.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理解工程师对安全、健康、福祉、环保等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服务国家和社会。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专业)协作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学科(专业)人员有效沟通、协同工作

9.2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在多学科(专业)协作时承担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或个体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

具有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10.1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够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来表达观点或回应指令。

10.2能够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具有与外界沟通、交流并回应质疑的能力。

10.3能够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和书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专业领域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认识到自主学习和追踪新知识的重要性,具有终身学习并适应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新发展的意识。

12.2具备了解和跟踪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表3-2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问题研究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四、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智能建造施工技术、智能建造施工组织、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工程物联网、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智能建造专业外语。

特色课程有:智能建造施工技术、智能建造施工组织、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工程物联网、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等。

五、修业说明及授予学位

(一)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学习年限4-8年。包含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环节,以及认知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二)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

毕业最低学分17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7学分,占比27.2%;专业教育课程79学分,占比45.7%;实践教学课程47学分,占比27.2%。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根据《MK体育,MK(中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表6 智能建造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学分

备注

实验学时

实践周数

课内实践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A

33

1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32

1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32

1

课外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

军事训练

2

2

工程实训(金工实习)

1

1

智能测绘实习

2

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2

2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2

2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2

2

专业实习

12

6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2

2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2

2

专业见习

1

1

BIM实训

1

1

毕业实习

1

1

毕业论文(设计)

14

10

智能运维与工程管理(方向)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2

2

装配式建造(方向)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2

2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

详见《MK体育,MK(中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

8

合 计

97

46

47

七、课程体系

(一)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比例

表7-1 智能建造专业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学分及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小计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必修课

792

33.3%

920学时

占比38.7%

39

23.6%

47学分

占比27.2%

通识教育选修课

128

5.4%

8

4.4%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

832

35.0%

1360学时

占比57.2%

49

29.7%

79学分

占比45.7%

专业核心课程

356

15.0%

20

12.1%

专业方向课程

172

7.2%

10

6.1%

实践教育模块

课内实践课程

97学时

97学时

占比4.1%/46周

3

1.8%

47学分

占比27.2%

集中实践课程

46周

36

21.8%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

不计入总学时

8

4.8%

合 计

2377

100%

173

100%

说明

1.专业核心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本学科基础课程)共25门,双语课程1门。

2.专业方向课程限选5门,选修10学分。

3.实验课程共10门,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3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7门,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8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

(二)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7-2 智能建造专业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各学期学时与学分(周数)

应修学时(周)/学分

13周

13周

14周

12周

13周

9周

11周

14周

通识

教育

课程

必修课程

247/

12

163/

8

147/7.5

167/

8.5

52/2.5

16/0.5

792学时/

39学分

选修课程

根据自主选择的课程决定

128学时/

8学分

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128/8

276/

16.5

186/

11.5

194/

10

48/3

36/1

36/2

832学时/

49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

48/3

148/8

114/

6.5

46/2.5

356学时/

20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

32/2

36/2

104/6

172学时/

10学分

总计

375/

20

439/

24.5

381/22

361/

18.5

280/

15.5

166/

9

150/8.5

2280学时/

126学分

实践

教育

课内实践

详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表》

97学时/3学分

集中实践

46周/

36学分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创新创业实践)

8学分

理论教学应修学时/学分数

实践教学应修学时(周)/学分数

毕业总学时/学分

2280学时/126学分

97学时+46周/36学分

2377学时+46周/173学分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表8-1智能建造专业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图

课程

类别

课程

名称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

7

毕业要求

8

毕业要求

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通识

必修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大学英语Ⅰ(基础上)

大学英语Ⅰ(基础下)

大学英语Ⅱ(中级)

大学英语Ⅲ(高级)

大学俄语Ⅰ(基础上)

大学俄语Ⅰ(基础下)

大学俄语Ⅱ(中级)

大学俄语Ⅲ(高级)

大学日语Ⅰ(基础上)

大学日语Ⅰ(基础下)

大学日语Ⅱ(中级)

大学日语Ⅲ(高级)

大学体育Ⅰ—大学体育VI

军事理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Ⅰ

学科

(专业)

基础类

高等数学A1

线性代数A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

大学物理Ⅰ

工程化学

环境保护概论

智能建造概论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

智能测绘

画法几何

土木工程材料

专业

核心类

房屋建筑学

混凝土结构原理

钢结构设计原理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工程物联网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智能建造专业外语

智能运维与工程管理方向

管理运筹学

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经济

建造工程造价

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

装配式建造方向

电工学

建造机械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

建造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实践教育类

大学物理实验A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军事技能训练

工程实训(金工实习)

智能测绘实习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实习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专业见习

BIM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实践项目

发明创造

学科竞赛

文学艺术

体育竞赛

创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

(二)课程与毕业要求的达成

1.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

表8-2-1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1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复杂工程问题用专业的语言加以表述;能够推演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分析,综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工程问题用科学和专业的语言工具加以表述,并具有建立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的能力。

高等数学A2

0.20

线性代数A1

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

0.20

工程化学

0.10

大学物理Ⅰ

0.20

画法几何

0.2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1-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知识求解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具有分析推理模型的正确性的能力。

高等数学A2

0.20

理论力学

0.20

材料力学

0.30

结构力学

0.30

合计

课程门数:4

1.00

1-3能够将相关知识以及数学或力学模型方法用来比较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0.10

智能测绘

0.10

混凝土结构原理

0.20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0.10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0.30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0.10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0.10

合计

课程门数:7

1.00

表8-2-2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2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及其关键环节,并清晰表达工程问题的分析过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

0.10

理论力学

0.10

材料力学

0.20

自动控制原理/建筑工程经济

0.20

结构力学

0.30

大学物理与实验A

0.1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2-2能够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画法几何

0.20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0.10

房屋建筑学

0.1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0.10

建筑信息模型

0.30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0.10

BIM实训

0.10

合计

课程门数:7

1.00

2-3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并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0.20

混凝土结构原理

0.20

钢结构设计原理

0.20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0.20

BIM实训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表8-2-3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3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体系、功能单体或者施工方案;能够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创新意识。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3-1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建造领域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制定功能单体的设计、施工方案。

钢结构设计原理

0.10

房屋建筑学

0.20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造价

0.10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0.10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0.10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0.20

自动控制原理/建筑工程经济

0.10

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建造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0.10

合计

课程门数:8

1.00

3-2能够制定体系的设计、施工方案,并在提出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0.10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0.20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造价

0.10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0.2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0.10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0.1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7

1.00

3-3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的影响,并进而对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环境保护概论

0.10

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0.20

房屋建筑学

0.10

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建造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0.20

环境保护概论

0.20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表8-2-4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4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使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测试)方案,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4-1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测试)方案,根据实验(测试)方案构建(测试)实验系统

土木工程材料

0.10

大学物理与实验A

0.15

结构力学

0.20

工程物联网

0.15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0.10

自动控制原理/建筑工程经济

0.10

智能测绘实习

0.20

合计

课程门数:7

1.00

4-2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安全开展实验(测试),科学采集实验(测试)数据。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0.10

土木工程材料

0.20

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0.20

混凝土结构原理

0.10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0.4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4-3能够基于科学的原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

0.20

混凝土结构原理

0.10

工程物联网

0.30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0.10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0.3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表8-2-5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5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合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技术、资源、仪器、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能够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现代工具的局限性。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5-1了解常用的现代技术、资源、仪器、工程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合理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0.20

智能测绘

0.20

建造机械原理/建筑工程管理

0.20

建筑信息模型

0.20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0.10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0.1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5-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来选用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复杂工程,并结合专业知识判断与解决其局限性可能产生的问题

工程物联网

0.10

建造机械原理/建筑工程管理

0.20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

0.10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0.20

建筑信息模型

0.10

毕业设计

0.3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表8-2-6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6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能够兼顾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土木工程项目智能建造领域的设计、施工、运维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带来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6-1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了解土木工程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带来的影响。

智能测绘实习

0.20

建筑工程造价/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

0.20

装配式结构课程设计

0.10

专业实习

0.30

毕业实习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6-2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形势与政策

0.1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0.15

工程化学

0.10

智能建造概论

0.25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0.30

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机械原理

0.1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表8-2-7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7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等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内涵,能够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查工程实践的可行性

形势与政策

0.20

智能建造概论

0.20

环境保护概论

0.20

土木工程材料

0.20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7-2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环境保护概论

0.20

工程项目管理/建造机械原理

0.10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0.30

专业见习

0.10

专业实习

0.3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表8-2-8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8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法律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服务国家和社会。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8-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0

形势与政策

0.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0.30

军事理论课程

0.1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8-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理解工程师对安全、健康、福祉、环保等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服务国家和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

大学生心理健康

0.2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0.20

专业见习

0.10

专业实习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表8-2-9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9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专业)协作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9-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学科(专业)人员有效沟通、协同工作

大学体育

0.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0.20

军事技能训练

0.20

工程实训(金工实习)

0.10

专业实习

0.3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9-2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在多学科(专业)协作时承担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或个体的角色。

军事技能训练

0.20

智能测绘实习

0.20

专业实习

0.20

专业见习

0.2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表8-2-10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10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10

沟通:具有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10-1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够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来表达观点或回应指令。

房屋建筑学

0.20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0.1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0.20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0.3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10-2能够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具有与外界沟通、交流并回应质疑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0.30

专业实习

0.30

毕业实习

0.20

合计

课程门数:4

1.00

10-3能够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语言和书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专业领域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大学英语

0.50

形势与政策

0.20

智能建造概论

0.1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4

1.00

表8-2-11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11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11-1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建造机械原理

0.20

建筑工程经济/自动控制原理

0.20

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

0.10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0.30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5

1.00

1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

0.40

建筑工程经济/自动控制原理

0.10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

0.3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4

1.00

表8-2-12智能建造专业 课内教育与毕业要求12的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适应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的能力。

课程名称/贡献度

培养标准

课程名称

贡献度

12-1能够认识到自主学习和追踪新知识的重要性,具有终身学习并适应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新发展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0.20

专业见习

0.1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0.20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0.10

智能建造概论

0.2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12-2具备了解和跟踪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0.10

大学英语

0.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0.20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0.20

毕业设计

0.20

合计

课程门数:6

1.00

2.课外教育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

表8-3智能建造专业 课外教育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培养标准

课外教育项目

军事技能训练

工程实训(金工实习)

智能测绘实习

专业见习

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专业核心课课程设计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2-2能够通过图纸、图表、文字、建模等方法简洁、有效、准确地表达复杂土木工程问题。

M

H

2-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借助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资料研究,理解和分析土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多样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M

3-1掌握结构单元和节点构造的受力特点和设计方法,合理制定结构单元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

H

M

3-2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的影响,并能够充分利用上述因素对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H

M

M

3-3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得到体现。

M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设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案。

H

5-2能够针对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恰当的工具进行模拟研究和预测分析,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H

6-1具有系统的土木工程相关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L

H

M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M

7-2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L

H

8-2能够清楚认识并践行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执业操守、行为规范,并具有较强法律意识。

L

H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学科的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L

L

L

9-2能够独立或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助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作为团队负责人具有组织、管理和协调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M

M

M

M

M

L

10-1能够熟练撰写试验报告、工程设计报告、文稿及绘制设计图纸,准确而有效地表达专业见解,具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

L

H

H

10-2能够正确理解土木工程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具有与业界同行、相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H

M

L

10-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H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工程管理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H

11-2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方法,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技能。

M

H

12-1具有终身学习、追踪新知识的意识,能够适应土木工程知识更新的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H

M

12-2具有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对自身知识、能力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H

(三)课程拓扑结构图

九、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模块(47学分)

1.通识教育必修课(39学分)

表9-1智能建造专业 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分配

总学分

考核

方式

理论

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总学时

7380T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28

26

54

2.5

考试

7380T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6

18

54

2.5

考试

7380T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2

22

54

2.5

考试

7380T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26

90

4.5

考试

7380T00501-

7380T00504

形势与政策

1-4

32

4

36

2

考查

7380T0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5

32

4

36

2

考试

7400T001

大学英语Ⅰ(初级上)

1

56

56

3

考试

7400T002

大学英语Ⅰ(初级下)

2

64

64

4

7400T003

大学英语Ⅱ(中级)

3

32

32

2

考试

7400T004

大学英语Ⅲ(高级)

4

32

32

2

考试

7400T005

大学俄语Ⅰ(初级上)

1

56

56

3

考试

7400T006

大学俄语Ⅰ(初级下)

2

64

64

4

7400T007

大学俄语Ⅱ(中级)

3

32

32

2

考试

7400T008

大学俄语Ⅲ(高级)

4

32

32

2

考试

7400T009

大学日语Ⅰ(基础上)

1

56

56

3

考试

7400T010

大学日语Ⅰ(基础下)

2

64

64

4

7400T011

大学日语Ⅱ(中级)

3

32

32

2

考试

7400T012

大学日语Ⅲ(高级)

4

32

32

2

考试

7390T001-

7390T006

大学体育Ⅰ—

大学体育VI

1-6

24

120

144

4

测试

7080T001

军事理论

1

36

36

2

考查

7080T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

16

16

1

考查

7330T00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1

12

26

38

2

考试

7100T001

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

4

32

32

2

考查

7110T001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

16

2

18

1

考试

小计

1-6

544

248

792

39

2.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

学生至少选修非本学科门类的4个系列、8学分课程。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须选修艺术审美与经典传唱课程2学分,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须修读教育情怀与教师素养课程系列8学分。

(二)专业教育模块(79学分)

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49学分)

表9-2 智能建造专业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分配

学分

考核方式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7316X001

高等数学A1 I

1

80

80

5

考试

7316X002

高等数学A1 II

2

96

96

6

考试

7316X003

线性代数A1

3

48

48

3

考试

7316X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

3

48

48

3

考试

7316X005

大学物理A

2

80

80

5

考试

7316X006

工程化学

3

24

6

30

2

考试

7316X007

环境保护概论

4

22

22

1

考试

7316X008

智能建造概论

1

16

16

1

考试

7316X009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与应用

4

36

36

72

3

考试

7316X010

建筑信息模型

2

26

24

50

3

考试

7316X011

理论力学

3

60

60

3.5

考试

7316X012

材料力学

4

64

64

4

考试

7316X013

结构力学

5

48

48

3

考试

7316X014

智能测绘

2

38

12

50

2.5

考试

7316X015

画法几何

1

32

32

2

考试

7316X016

土木工程材料

4

28

8

36

2

考试

小 计:共16门

746

86

832

49

2.专业核心课程(20.0学分)

表9-3 智能建造专业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分配

学分

考核方式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7316Z001

房屋建筑学

3

48

48

3

考试

7316Z002

混凝土结构原理

5

54

54

3.5

考试

7316Z003

钢结构设计原理

5

38

38

2

考试

7316Z004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6

42

42

2.5

考试

7316Z005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7

26

26

1.5

考试

7316Z006

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6

36

36

2

考试

7316Z007

工程物联网

6

36

36

2

考试

7316Z008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5

48

8

56

2.5

考试

7316Z009

智能建造专业外语

7

20

20

1

考试

小 计:共9门

348

356

20.0

3.专业方向课程(10.0学分)

表9-4 a 智能建造专业 智能运维与工程管理方向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分配

学分

考核方式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7316F006

管理运筹学

5

32

32

2

考查

7316F007

工程项目管理

6

36

36

2

考查

7316F008

建筑工程经济

7

36

36

2

考查

7316F009

建筑工程造价

7

36

36

2

考查

7316F010

智能建造系统数字运维

7

32

32

2

考查

小 计:共5门

172

0

172

10

表9-4 b 智能建造专业 装配式建造方向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分配

学分

考核方式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7316F001

电工学

5

32

32

2

考查

7316F002

建造机械原理

6

36

36

2

考查

7316F003

自动控制原理

7

36

36

2

考查

7316F004

装配式结构设计与施工

7

36

36

2

考查

7316F005

建造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7

32

32

2

考查

小 计:共5门

172

0

172

10

(三)实践教学模块(47学分)

表9-5 智能建造专业 实践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分配

学分

考试

方式

实验

学时

实践

周数

课内实践

7316S001

大学物理实验A

2

33

1

考试

7316S002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7

32

1

考查

7316S003

BIM虚拟设计与施工

7

32

1

考试

课外实践

集中

实践

7080T002

军事技能训练

1

2

1

考查

7316S005

工程实训(金工实习)

2

1

1

考查

7316S006

智能测绘实习

2

2

2

考查

7316S007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3

2

2

考查

7316S008

钢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5

2

2

考查

7316S009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

5

2

2

考查

7316S010

专业实习

6

12

6

考查

7316S011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6

2

2

考查

7316S012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7

2

2

考查

7316S013

专业见习

4

1

1

考查

7316S014

BIM实训

4

1

1

考查

7316S015

毕业实习

8

1

1

考查

7316S016

毕业论文(设计)

8

14

10

考查

智能运维与工程管理(方向)

7316S017

装配式结构课程设计

7

2

2

考查

装配式建造(方向)

7316S018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7

2

2

考查

第二课堂育人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

7316S019

详见《MK体育,MK(中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

8

考查

7316S020

考查

7316S021

考查

7316S022

考查

7316S023

考查

7316S024

考查

7316S025

考查

小 计

46

47

(四)教学计划周进程表

表9-6 智能建造专业 教学周进程表

周数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6

R

M

M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K

K

H

H

H

H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S

S

Z

K

K

H

H

H

H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S

S

K

K

H

H

H

H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S

S

K

K

H

H

H

H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S

S

S

S

K

K

H

H

H

H

L

L

L

L

L

L

L

L

L

L

S

S

Z

Z

Z

Z

Z/K

Z/K

H

H

Z

Z

Z

Z

Z

Z

Z

Z

L

L

L

L

L

L

L

L

S

S

K

K

H

H

H

H

Z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T

T

=

符号:L—理论 S—实践(课程设计) B—毕业论文(设计) Z—专业实习(艺术采风)

D—调查 X—学年论文 J—见习(专业感知) K—考试(考查)

M—军训 H—寒暑假 R—入学教育 T—机动

V—教育实习 =—毕业教育 —毕业

十、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阶段实施方案

(一)联合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目标:

(1)通过顶岗实践及企业导师授课等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完善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达到见习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

(2)结合社会发展、行业特点及企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建立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并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工程的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维护、管理等),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

(1)掌握智能建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关于智能建造施工、监理、检测、维修的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了解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工程专业软件使用、工程制图和语言交流能力,并掌握多媒体制作、演示技能;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试验及检测规程,具备试验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能力,独立完成工程材料或结构的试验及标准试验设计,具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4)掌握与智能建造相关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工程造价分析、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检测与监控、工程监理等方面的能力;

(5)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7)初步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

(二)联合培养的教学内容

表10-1 智能建造专业 在企业开展的教学内容

序号

实施学期

周数

教学内容

属性

备注

1

第二学期末

1周

专业见习

必修

2

第六至第七学期

12周

专业实习

必修

3

第八学期始

1周

毕业实习

必修

4

第八学期

14周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学生自主申请

表10-2 智能建造专业 校企联合课程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分

学时

备注

总学时

企业导师

授课学时

在企业

授课学时

1

7316X008

智能建造概论

必修

1

16

8

8

2

7316X014

智能测绘

必修

2

50

25

25

3

7316X016

土木工程材料

必修

2

36

18

18

4

7316F007

工程项目管理

必修

2

36

18

18

5

7316Z004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必修

2.5

42

21

21

6

7316Z005

智能建造施工组织

必修

1.5

26

13

13

7

7316Z001

房屋建筑学

必修

3

48

24

24

8

7316F009

建筑工程造价

必修

2

36

18

18

小 计:共8门

16

274

137

137

(三)联合培养的考核方式

(1)授课课程环节

授课课程环节联合培养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考核方式:最终成绩(100%)=形成性考核成绩(企业导师≥20%)+形成性考核成绩(校内课程老师≤30%)+终结性考核成绩(≤50%);

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占比由企业导师与学校课程负责老师商议决定。企业导师形成性考核成绩可通过项目考核、现场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专题研讨、编制工作计划、项目总结报告、社会调查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组合进行考核;校内课程负责老师形成性考核成绩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考核对象;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比权值不超过50%。

(2)实习实践环节

实习实践环节联合培养的考核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单位的指导教师共同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几个方面。

考核方式包括:专业实践成果的数量统计、书面总结(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专业汇报和答辩、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等。

考核内容权值:工作态度(0.1)、创新能力(0.15)、团队协作精神(0.1)、实际操作能力(0.3)、专业实践成果(0.35)。

考核等级:根据加权平均分将校外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四)实施企业

表10-3 智能建造专业 实施企业的实践教学组织

序号

企业名称

培养环节

具备条件

备注

1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2

中铁二十二局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3

黑龙江省宝宇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4

黑龙江宇辉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集团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5

广联达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6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7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院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8

哈尔滨新东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9

嘉图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10

清华斯维尔软件公司

专业实习

具备实习场地及企业指导教师

小 计:共10个

专业负责人:高春 审核人:罗秋滨 院长:陶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