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简介 | 理论园地 | 文明导航 | 社会宣传 | 制度建设 | 校报专栏 | 常用表格 | 校史馆 | 联系我们 | 学校首页 
 
坚守初心 回归梦想——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小记
2020-11-05 15:16   (点击率:)

 学校长期以来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助推教师职业发展,通过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学专题培训、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从事教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参与交流研讨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生态,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2020年8月举办的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我校体育学院姜桂萍、文法学院周晓燕、信息工程学院詹丽丽三位教师分获理科组一等奖、文科组二等奖、工科组三等奖。她们能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稳定的心理素质、精彩的教学展示在学校初选中独占鳌头,并在省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多年来在课程教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与不懈坚持。

钟情教育 化茧成蝶——理科组一等奖获得者姜桂萍副教授                    

姜桂萍,女,1980年10月生人,副教授,2007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同年7月入职MK体育,MK(中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促进健康。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为上海体育学院访问学者。2020年9月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教学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源于姜桂萍老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在教学成长方面:由一开始懵懂的探索到同行、前辈、专家的指导,她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学有法”,于是她不断学习并结合学情提出“四位一体”(聚焦目标、抓住核心、问题导向、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从学生喜欢上她的课到高质量就业;从懵懂的教学探索上升到教学学术研究的艰苦过程,让她深刻认识到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改革的重要性,故此她在这条路上不断进行探索。  

从主持校级青椒教改项目到参加省教改课题,再到主持省重点教改项目,她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和系统,使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她先后获得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哈尔滨市“四有”好老师及省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在课堂教学比赛中,2011年12月获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奖”;2016年、2018年分别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优秀奖、一等奖;2020年8月获得第五届黑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成为我校历史上重大突破。  

面对成绩,姜老师深知: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学术活动,需要不断探索,改革永远在路上,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踏实前行,不忘为师初心,不忘做一名好老师的诺言是自己一生的职责所在。回顾成长与蜕变之路,姜老师表示她会继续努力,守好专业这道渠,努力种好学生这块田。    

   

文质兼修 香远益清——文科组二等奖获得者周晓燕副教授    

周晓燕,女,副教授,1983年8月生人,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汉语史与东北方言文化研究,现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任。她多年来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科研工作,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感染和启迪学生,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领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主旨,既建立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又体会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而她本人,也像一株“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莲花一样,变得愈加从容优雅。  

在教学中,周晓燕老师不断尝试打破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学得会,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她的课堂,以知识讲授为主线,将学理融入生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融合。以成果为导向使课程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过程更加高效。课前诵读、课中分享的常规教学环节构筑了独特的课程文化,提升了课程教学的张力。  

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训练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针对性强,课中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二次教学设计,从而强化核心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周晓燕老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知识、技能、素养并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她以课程为起点,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视课程之间的联结及理论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优化和提升,带领团队不断实施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及课程思政实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核心素养及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团队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课程建设立项14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晓燕老师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前沿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她用关爱和诚挚构建起了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了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她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身边的同事。主持人、联合主持人、参与者、倾听者,她愿意以各种身份参与到校内外的教学研讨中。 

   

教书育人 追求卓越——工科组三等奖获得者詹丽丽老师    

詹丽丽,女,1982年1月生人,硕士,讲师,2008年4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年9月入职MK体育,MK(中国),现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目前主要承担《编译原理》、《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詹丽丽老师在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她认为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思政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做的功课。詹老师主讲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专业性较强,但通过对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很多都是一些经典、成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詹老师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行业、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和实际应用。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她兼顾经典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将理论前沿、技术前沿、应用前沿三方面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此外,詹老师,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习效果。熟练运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并通过实践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上好一门课”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学基本功,都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教学探索永远没有终点,教学改革与创新永远在路上。三位老师表示,将与全校教师一道秉承“崇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团结一致、勠力同心,为实现“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MK体育,MK(中国)工会

宣传统战部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0年10月9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