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是文明的缔造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杨星林老师--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宏伟事业,也没有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教书育人的琐琐碎碎、平平凡凡。几十年来,笔墨春秋,书写了他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三尺讲台,浸透着他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他爱自己的事业,胜于爱自己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爱与责任,把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
教书育人 培桃育李
自从杨老师踏上神圣讲坛的那一刻,面对莘莘学子那一双双如饥似渴的求知目光,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的一份责任。杨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努力工作,真诚的爱着每一名学生。无数次响起与落下的铃声,不知道送走了多少学业有成的学生,放飞了多少理想和希望。他用踏实的人生脚步、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也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为了使学生获得一池甘美的“活水”,他总是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教育理论,钻研教法,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年过半百的他学起了计算机,并率先投入到课件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中,他制作的课件精细、美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在课堂上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身作则,润物无声”是杨老师德育教育的特点。他认为好的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认真做人。“人格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必刻意进行,教师本身就应当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正因为如此,杨老师总是保持着一种一丝不苟、务求完善的风格,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上杨老师的课,学生不仅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更能体会如沐春风的心情,不知不觉得到人生的启发,思想的激励。
他经常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从而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了解学生心中的“结”,帮其排解不良情绪,为学生排忧解难,并且经常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他对学生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工作中,他努力放下师长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为学生授课,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谈理想、谈未来,以宽广的胸襟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情谊。
杨星林老师的生活繁忙而劳碌,无数万籁俱寂的夜晚,他的卧室依然亮着耀眼灯,灯光下,他不顾满眼的红丝,精心细致的批改作业、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他知道,那一笔一画都将是一只只振翅欲飞的雏鹰,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映亮的是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心。
病魔缠身 坚持工作
寒梅迎雪盛开,没有争奇斗艳的喧闹,惟有暗香幽幽袭来,杨星林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最需要的时刻,却悄然而至。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是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的,他总是二话不说,心悦诚服的接受学校的安排。
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年近60岁的杨星林老师,接了系里4、5门课程,课程多的时候,一天安排的很满,由于过度的工作,对他的身体提出了考验与警告。
2005年10月,他感到了身体的不适,正赶上02级的学生要去北京实习,他的爱人不同意他去,让他到医院检查身体,而杨老师坚定地说:“北京的实习单位是我联系的,我不去怎么能行?”就这样,杨星林老师不顾自己的身体毅然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在北京带队实习期间,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身体倍感不适,可是,他仍然坚持带着学生实习,严重时,他就打些消炎药。当10天的实习结束后,他显得非常疲惫……这时,理工学院的教育实习也要开始了,他急忙从北京赶回了哈尔滨,刚下火车,他没顾得上回家,就去了18中联系教育实习的相关适宜。
教师--无悔的选择
面对繁、乱、杂、重的工作,杨星林老师从未报过一声怨、叫过一声苦,以自身的爱岗敬业、勤奋踏实、乐挑重担、恪尽职守,展示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风采,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尊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满腔热忱、对他人一无所求”是认识他的师生对他的高度评价,而杨星林老师所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更包括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当他到医院检查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时间对于杨星林老师,已经为时不多了。然而,他对三尺讲台的那份眷恋,对理想的那种忠诚,对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将一直延续着,延续着……他多么渴望生活、多么渴望能再站在讲台上。
在住院期间,他还惦记着工作,“真遗憾,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事情还没处理完,不知道怎么样了”,朴实的话语牵动了一颗颗的心。当他的妻子对他说:“你的学生来看你了”!他总是瞪大了双眼,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当老师还是挺好的,有这么多学生来看我,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这是对三尺讲台无限的爱。
2006年春,杨星林老师离开了我们……而他在这一片神圣的沃土上,处处播撒着希望;在这一方快乐的天地里,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就在这片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动人的话语,去拨动那一个个美妙的心弦,他用心写下忠诚,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执着、永恒!
(《MK体育,MK(中国)》2007年第期 2007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