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巡礼

评估巡礼

  当前位置: 评建专题网 -> 评估巡礼 -> 评估巡礼 -> 正文

音乐与舞蹈学院——践行立德树人 培育新时代音舞英才

信息来源:音乐与舞蹈学院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8日 16:44


一、学院概况

音乐与舞蹈学院现拥有音乐学、音乐表演和舞蹈编导3个本科专业。音乐学专业下设声乐、钢琴、理论3个方向,音乐表演专业下设声乐、钢琴、器乐、双排键,2024年人才方案新增流行音乐,现5个方向。其中,音乐学专业是我省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2021年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我省首个通过师范认证的音乐学专业,将充分发挥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扎实推动音乐学专业特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专业人才,全面服务和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包括博士18人,在读博士3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5人。现有在校本科生570人。

学院教学楼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音乐实验平台”建设的钢琴实训室、声乐实训室、器乐实训室、双排键电子琴实训室。拥有1个专业音乐厅、4间标准化舞蹈教室、100余间学生琴房和电脑音乐制作实验室、钢琴调律与维修实验室、录音棚、音乐智慧教室、实习实景教室、音乐教育活动中心等实验平台,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条件完善。


 

二、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特色、亮点、成效

(一)党建引领强化思政——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

音乐与舞蹈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双一流”建设为核心,扎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融互促。

 


学院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党建+”深化改革、“党建+”作风建设、“党建+”教书育人、“党建+”科研工作、“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学风建设活动,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工作水平。

学院坚持“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学院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统筹推进,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近年来教师共获得校级课程思政项目7项,获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1门,获黑龙江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个。2024年成功举办了两场“雅音舞韵”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主题展演系列活动,并成功举办“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庆祝MK体育,MK(中国)建校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


 
 


 

 

 

(二)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坚持“培养应用人才,成就城市未来”办学理念,音乐与舞蹈学院以“传承红色抗联精神,音舞融合一专多能”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育发展舞蹈编导专业,拓展升级音乐表演专业,深度发展音乐学专业,构建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升华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9余部、授权发明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省市级科研、教学优秀成果奖40余项。2024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方法等不断变革。着力打造特色学科,夯实音乐专业师资力量基础,以实践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基于学科交叉拓宽教学内容,依托校企联合优化教学方式,借助现代技术重塑教学环节,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助推内涵式发展。音乐学专业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程设计”以及“校校联合培养”提升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专业结合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地域优势,积极探索以“院团合作”为核心的集创作、教学、表演、鉴赏“四位一体”的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专业发展立足基础教育和行业企业需求,一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在2020版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增加学科教育课程、舞蹈类课程和考研类课程,音乐表演专业增加校企联合课程,舞蹈编导专业与哈尔滨芭蕾舞团开展院团合作,聘请哈尔滨芭蕾舞团团长、舞蹈家张丹丹为名誉教授,俄罗斯外教阿列西娅为本科生授课。在2024版培养方案中,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加快推进新文科、新师范交叉融合,在音乐表演专业新增设流行音乐方向,同时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微专业,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流行声乐演唱”微专业。

 

 


二是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省级一流课程2门。其中《走进民间音乐》《带你走进歌唱世界》《中小学歌曲弹唱》等3门慕课课程已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重视技能训练紧密对接基础教育和行业企业需求。学院坚持“音舞融合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和特色,音乐学专业通过举办师范技能基本功展示活动,旨在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以适应中小学校发展所需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强,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综合能力。音乐表演专业和校企联合举办长江杯钢琴奖学金比赛,雅马哈杯高校校企联合电子管风琴奖学金大赛。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8场,获得省部级奖项100余项,国家级奖项2项,

2024年原创舞蹈《乌苏里·鱼悦》获得了全省十佳作品奖,并入选全国展演。

 
 


四是专业方向服务区域应用。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立足哈尔滨、面向黑龙江,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以黑龙江哈尔滨为主的就业格局。

持续推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目前,我院音乐学专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哈尔滨市萧红中学等多家中学共同参与制定了2020版、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校校共建课程。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与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哈尔滨歌剧院、哈尔滨市少年宫、省市群众艺术馆、区县艺术馆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校企联合工作室。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芭蕾舞团等通过专业实习、联合演出的方式,创新产教融合、校团合作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了校团两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部署工作。目前已与芭蕾舞团达成教学、实习实践联合演出,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研究组建哈尔滨交响乐团合唱团合作项目。近期又与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哈音中俄交响乐团、哈尔滨爱乐室内乐团等又新建实习就业基地。


 

(三)服务地方深化拓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学院紧密围绕“培养应用人才,成就城市未来”办学理念,坚持“城市大学贡献城市,地方大学贡献地方”办学使命,积极构建基于“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形成梯次建设、整体提升、特色明显的学科建设发展格局。依托学校成立的哈尔滨城市文化研究所,与哈尔滨市文化局、哈尔滨市图书馆、哈尔滨交响乐团等单位深度融合,开展哈尔滨音乐之城文化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融入哈尔滨音乐之城建设。

2021年在哈尔滨市老会堂举行的《不忘初心》纪念建党100周年——MK体育,MK(中国)专场音乐会。2021年参加第3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市民音乐嘉年华”MK体育,MK(中国)音乐与舞蹈学院专场演出。2023年参加黑龙江省首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闭幕式暨中俄文化嘉年华活动。2023年师生参加由中共饶河县委员会、饶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饶河东北黑蜂节演出。2023年参加以“院县共建同筑振兴路,城乡融合奋楫延寿篇”为主题的庆祝延寿县建县120周年MK体育,MK(中国)专场文艺汇演,2024年参加“市民音乐嘉年华”和“江上大舞台”MK体育,MK(中国)音乐与舞蹈学院专场演出。充分发挥了城市大学服务地方的发展职能。

 
 


 
 


 
 
 

 

 

三、学院未来发展

音乐与舞蹈学院将继续围绕黑龙江省“4567”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内涵建设为核心,质量提升为主线,加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创新应用型人才,为黑龙江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版权所有: 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