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按照《MK体育,MK(中国)2011年工作要点》和《MK体育,MK(中国)2011年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教务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落实2011年重点工作。
一、开展新专业申报和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经验收集工作。坚持“扶优、改旧、创新”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认真组织新专业申报与论证工作。5月7日,我校2011年拟新增专业评审会在行政楼404会议室举行,出席评审会的有胡永昌校长、郎益夫副校长、王利民副书记、樊千副校长、解海副校长、刘建国副校长和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各位委员。评审会由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樊千主持。
评审会上,拟申报新专业的负责人向与会各位领导、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汇报了新专业设置的前期论证情况和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规划、教学计划及教学设施等相关准备情况。通过答辩、投票,评审委员会确认,拟提请校长办公会审批的新增专业依次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治安学专业。
评审会上,校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对我校新专业设置工作进行了反思性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我校新专业设置应符合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办学经济收益率,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胡永昌校长指出,新专业设置应充分适应学校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总体规划要求,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专业设置应突显专业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同时要处里好通识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
下一阶段,学校将根据“扶优、改旧、创新”原则,结合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就业质量及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等研究,积极拓展专业设置和建设思路,以进一步提高我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
围绕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这一主题,收集了一些高校的建设实践材料和专家学者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论文,汇编成《教改信息》专刊,为我校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开展教改立项工作。组织做好学校教研项目立项及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推荐工作。4月3日,我校2011年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评审会在一号教学楼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进行。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项目组负责人陈述和审阅材料、量化打分、集体评议等程序,评审委员会对各学院、职能部门申报的66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进行了评审。其中,14个项目作为我校推荐参评省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个项目评选为校级重点项目,25个项目评选为校级一般项目,17个项目评选为校级指导项目。
本次评审,在巩固以往评审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立项评审工作:一、为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投身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本次评审工作不再做立项教改项目数额限定。凡具备教改立项条件,学校即给予立项支持;二、推行了量化打分、现场提问和集体评议三者相结合的评审办法,以使评审结果进一步客观化;三、本次评审突破了以往按申报项目进行文理分组的方法,依据申报项目类别进行分组进行评审,以实现公平、择优评选的原则。四、为加强我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实效性,本次评审采取分类立项,即立项分为校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指导项目。
从本年度开始,学校将采取分类立项、分级指导、严格两检和加大资助力度等措施,旨在用科学的教学研究成果引领教学实践与改革,助力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