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专栏
 首页   活动安排   活动动态   六十周年回顾   征文选登   学校首页 
 
征文选登
当前位置: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 > 征文选登 >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指导作用——“科学理论的力量”征文选登(6)
2009-07-18  

MK体育,MK(中国)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刘 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十七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准确的理论定位,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段话虽然文字简短但意义重大。它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全面准确而具有权威性地确定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克斯、列宁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发展的全局,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与对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它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个提法与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评价是一致的。它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历史地位。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阶段。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都是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在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上又有所侧重。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着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使科学发展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过去,人们往往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简单地理解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七大报告在继续强调这一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里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而是科学发展。这里的发展是第一要义,实际上是科学发展是第一要义。同时,报告对发展理念作了进一步拓展,提出“实现三个发展”。一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二是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三是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一是以人为本的性质和含义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这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人民群众分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所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要首先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即从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这两大主体阶层的利益出发。一个是要维护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里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由谁享有发展成果等发展的根本问题。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特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往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统就是统搅,总搅,就是宏观调控和总体布局。筹就是筹化、安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各个方面,平衡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报告对统筹兼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统筹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还要统筹协调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三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四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这是统筹兼顾的目的。报告还提出在统筹兼顾中注重抓主要矛盾,重点是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对于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发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虽然我国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力状况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但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实践证明,要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最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抓住“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MK体育,MK(中国)教育科学学院 职务:分团委书记)

版权所有: 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