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创先争优活动专栏
  首页 | 领导讲话 | 工作动态 | 工作部署 | 简报 | 交流研讨 | 党建工作 | 党的知识 |     
 
  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
您的当前位置: 学习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 交流研讨>>
 
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
2011年11月22日 14:26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图书馆馆长 田野

二、认真领会《决定》精神,全力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最突出亮点。字里行间体现出对文化创新创造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与148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了6个中国文化中心和347所孔子学院,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4倍以上,但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176年历史,其中兰登书屋是世界最大的大众出版公司,新书1.1万种,涉及17个国家语言,销售5亿册,收入193亿欧元,2007年500强中列281位)一家的年收入。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比上一年增加了15家公司,但却没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闯进500强。联合国发布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指出,中国创意经济产品出口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在创意经济服务业出口方面没能排进全球前十。普华永道公布的2010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显示,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规模位居全球第四,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美国是4431亿美元,日本1740亿美元,德国873亿美元)。早在2002年英美等发达国家传媒业的产值已经达到GDP的5%以上,而我国2010年文化增加值仅占GDP的2.75%。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客观上要求有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经济文化全球化冲击、高新科技日新月异、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的严酷现实,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蹉跎岁月了。

文化强国”至少应包括如下标准:

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8%~10%,形成一批世界级、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文化艺术人才辈出,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流派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

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以上述标准衡量,目前现实尚不容乐观。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黑龙江省2010年的文化增加值210亿,占全省GDP的2.1%。)中国已经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我国的文化改革发展正处于这样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发扬光大?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如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如何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挑战,作为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奋斗目标与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2.对文化创造、文化创新的强调非常突出。文化创造有关表述在文本中出现7次,(包括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新局面,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等。)有关文化创新的表述也出现5次(包括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等)。这反映出党中央对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视,说明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的国际形势下,中央领导层认识到释放普通民众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文化的供给不应局限于行政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而必须通过文化创新与文化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重视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使当前的文化市场产品更丰富、更具竞争力,这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夺世界文化语境的话语权,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3.提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命题。“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主要是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150多年来,中国一直向西方学习,文化自信力不足,这是长时期国家落后、被动挨打造成的。今天,中国人要找到自信,就必须以更加开明、宽容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面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要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国自己的文化,在深刻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一定要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凝聚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必须要坚持和发展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样的科学命题的提出,对于我们从根本上纠正民族虚无主义和盲目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重树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客观上与激发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和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只有激发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有助于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文化自强。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当代中国增强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铿锵誓言。2003年5月30日至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吉林省考察工作时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是中央表明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

4.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一个人需要有点精神和信仰,一个民族同样也需要有自己鲜明的、坚定的精神和信仰!全会的公报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表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近几年来,中国的这个国力迅速增强,社会在迅速地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出现了“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到底是什么,中国人有没有一个很坚定的信仰。我说的这个信仰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而是完善的、优秀的、全民共同遵守的社会价值体系的信仰。现在中国社会上人心的冷漠,道德的低落已经到了令人吃惊,到了令人震惊,乃至于到了让人麻木的这个地步。就像我们看到的经济发达地区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一个两岁的幼童两次被汽车碾压,走过的18个人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活脱脱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写照。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讲究道德礼仪之邦的中国,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非常让世人感到震惊,而且也正好是在六中全会召开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孤立的事情,应当引起全民族的警醒。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中国要发展先进文化,问题就不仅仅是用金钱来解决的了。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的百年史时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根本解决了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基础上,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最终突破“三千年之未有变局”。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复旦大学教授孟建说,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安邦定局、安心励志的功能,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是需要突出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可以关照人的心灵,营造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0月15日的《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亦指出,“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实施文化素质提升工程;二、实施文化事业惠民工程;三、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工程;四、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五、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六、实施文化传播促进工程;七、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八、实施文化发展保障工程

黑龙江大学10月26日宣布重点实施八大文化建设工程,推动龙江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一、实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二、政治思想道德提升工程。三、文化理论创新转化工程。四、公共文化事业产业服务工程。五、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工程。六、大学文化产业打造工程。七、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工程。八、文化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制的文化改革发展蓝图,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性文献。今天,迎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前景,我们应当最大程度地焕发投身文化建设的创造热情,最大程度地凝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

4.柳斌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胡锦涛在5.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

6.[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新华出版社2002年。

7.[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8.约瑟夫·奈《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1990年

9.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张国祚主编《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