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刘振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此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召开过17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民主革命时期召开7次(从一大到七大),新中国成立后召开10次(从八大到十七大),这17次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国际国内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针对变化了的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和重要调整,集中反映了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内在规律不断进行探索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表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和形成的方针政策,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兴旺发达。因此,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都分,也是了解党的历史的重要环节和视角,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功绩或偏颇以及若干细节。
1921年7月23日晚,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大闭幕日期,学界至今没有定论,有7月30日、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5日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二大在上海召开。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二大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从二大起,会议的一个最重要议程和议题是,由党的主要负责人代表中央向大会作报告,而且大会外召开小会进行分组讨论也是从二大开始的。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三大在广州召开。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式决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三大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三大存在的明显不足是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三大结束时,瞿秋白在会上领着大家唱刚刚学会的《国际歌》。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四大在上海召开。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大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对工作产生了明确的指导作用,拉开了大革命高超的序幕。四大也存有不足之处,表现在党对民族资产阶级还缺乏正确分析,对政权和武装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五大在武汉召开。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半个月的非常时刻召开的。大会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正确原则,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没有对险象环生的局势作出清醒的估计,甚至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未能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六大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议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积蓄力量。六大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转变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大会对中间阶级的两面性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正确的政策,对农村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的特殊的重要地位、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缺乏认识。由于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人成分,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举行预备会和主席团会是从六大开始的。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七大在延安召开。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这次大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史上,七大会期最长,共50天。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隆重召开。八大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八大确定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新方针和新设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虽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也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许多正确意见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很快又有所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九大在北京举行。九大通过的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十大在北京召开。十大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十大后,“文化大革命”又延续了三年之久。大会解放了一批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备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有些老干部进入了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史上,十大会期最短,只有5天。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对于动员群众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因而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起了严重阻碍拨乱反正的消极作用。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大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称中外记者招待会)是从十二大开始的,当时举行了3次中外记者招待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大会从指导思想、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主要矛盾、总体布局等方面,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但是,十三大对改革中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对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现象也缺少必要的和充分的估计。举行记者见面会(时称中外记者酒会)是从十三大开始的,当时举行了5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并5次安排大会代表与中外记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十三大还允许中外记者采访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并由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实况转播开幕式盛况。从十三大起,大会选举基本上采取电子计票。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十四大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十四大起,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期走向规范,都是7天。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从十五大起,开幕会奏唱《国歌》,闭幕会奏唱《国际歌》基本成为定制。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全党的奋斗目标,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十六大起,网络媒体开始对大会开幕式进行实时报道。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十七大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以十七大为标志,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地踏上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