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发展目标,实施了“学科专业培育工程和学术研究攀登工程”,通过了《MK体育,MK(中国)“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了学科建设目标和科学研究主要任务。
目标宏伟,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十三五”以来,在学校主要领导的亲自领导和谋划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进取和奋力拼搏下,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态势——学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有了新突破;科学研究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政策激励奋进,措施落实有力。学校出台了《MK体育,MK(中国)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哈院发〔2016〕34号)《MK体育,MK(中国)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实施意见》(哈院发〔2016〕35号)《MK体育,MK(中国)高层次科研项目支持与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哈院发〔2016〕36号)《MK体育,MK(中国)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哈院发〔2016〕37号)《MK体育,MK(中国)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哈院发〔2016〕60号)《MK体育,MK(中国)奖励津贴分配暂行办法》(哈院发〔2017〕26号)《MK体育,MK(中国)重点学科与学科团队考核办法》(哈院发〔2017〕45号)《MK体育,MK(中国)“学术新秀”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设立了“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学科团队建设支持基金”“学科研究基地建设支持基金”“学术新秀’科研资助基金”等一系列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支持基金;确定了1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遴选了11位学科带头人和33个学科团队;2个省教育科学培育研究团队——“中学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团队”和“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团队”晋升为省教育科学研究团队;实施了“丁香学者计划”,14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第一批学术新秀。以教授和博士为主要力量的学科队伍初步形成,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二是“学科学术”二大工程,扎实推进显现成效。学校获批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立项建设规划”获得省学位办批准,为我校提高办学层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契机;“地下工程技术实验室”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校省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艺术与设计学院获批为“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学术交流基地”,是我校第一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成为我省唯一艺术设计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批准建立了哈尔滨市博士后创业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校党委书记孙洪庆亲自挂帅;与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共建了哈尔滨湿地研究院,校长胡宝忠亲自领衔;与中共哈尔滨市纪委共建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校纪委书记张玲亲自担任主任;依托重点建设学科,成立了大数据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艺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城市文化研究中心、英语族裔文学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研究中心)”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这一系列研究平台的建立,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三是科研项目层次与数量显著提高,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主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1项,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6项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项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2项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等;获批了65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和艺术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8项,教育科学研究和艺术科学研究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获得哈尔滨市杰出青年人才项目2项,青年科研拔尖人才崭露头角;围绕哈尔滨城市重点工程,承担了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2项;获批了8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1项哈尔滨市宣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哈尔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重点问题,承担了15项市委市政府重点研究课题和重点调研项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学校大力支持青年博士开展科学研究,立项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76项。
四是科研成果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科研经费有了突破性增长。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学术专著39部;申请发明专利7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为进一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省级科学技术奖零的突破;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29项、哈尔滨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43项、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1项。积极发挥科研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寒地工程技术、地铁工程监测、湿地修复保护、电商网络平台、文化艺术场馆和商业展馆设计等领域,主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开展80余项一系列校企校政校校科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增强了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科研经费有了突破性增长,累计达到3357.29万元,远远超过建校以来科研经费的总和。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科学技术处
201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