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德育水平和德育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院将以“两课”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育人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主渠道主阵地的教育和系列活动开展,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理论教育
①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
①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逐步适应高师院校生活。举行开学典礼,向学生介绍教育发展有关情况,介绍校史、校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MK体育,MK(中国)学生管理制度手册》,让他们尽快熟悉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法纪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②组织军训。通过军训,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纪律教育,同时使新生掌握宿舍内务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③组织新老生、师生联谊或座谈活动,向新生介绍大学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介绍大学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艺术。
④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①院党政领导、团干部、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状况,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做好他们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②“两课”除课堂讲授,还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形式多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组织新生学习团的基础知识,教育他们增强团员意识,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⑤开设形势教育系列讲座,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大学生坚定方向,树立远大理想。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进行系统、丰富、生动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立报国之志,刻苦学习,提高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①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思想品德教研室开设《中国法律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法制观念,使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
③举办学生党校培训班,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进步。
④举办“爱我中华”系列活动。通过辩论、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①通过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增强职业角色的感性认识,增强竞争意识。
②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教育事业现状、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整个就业形势,使学生为自己将来献身教育事业、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作好充分思想准备。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增强“爱职”情感、“从职”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能力,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①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对热点、重点问题举行讲座,组织讨论,并做好分析引导工作。
②思想品德教研室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使大学生以全新的风貌和素质更好地从教、从业。
①举办“实习情况汇报会”,组织实习生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此升华师德教育,增强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以就业指导教育为主线,把引导、教育、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院在通过各种环境加强德育工作渗透的同时,着重引导大学生学会把贮备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和准备工作。
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择业和就业设计,增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③进行文明离校教育系列活动。例如:“离校时为非毕业班级留下回忆”,“走上社会为母校留下荣誉”,“为母校做好事”等等。
②组织科技发明成果展,一方面增强大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发挥更大潜能,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鼓励教育中低年级学生奋发进取,不断发明创造,取得更大成绩。
③组织“创造教育”经验交流会,使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创造新的成果。
①各系邀请本系优秀毕业生给应届毕业生作报告,巩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