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90周年 -> 校庆活动

学校成功举办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青年博士教师发展论坛”文科类分论坛

信息来源:科技处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3日 14:08

(文/杨梓桐)为推动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水平,突出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在校庆日前后,学校以“崇德砺志育英才,博学笃行谱新篇”为主题,先后举办了多场迎九十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10月12日,我校科技处主办的MK体育,MK(中国)迎九十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暨青年博士教师发展论坛文科类分论坛在党政办公楼404会议室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及嘉宾有校长、党委副书记于成学,党委副书记李娜,副校长于少鹏,教务处处长姜艳丽、科技处处长李惠男、人事处处长李德生、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张迎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宋阔及各二级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青年博士教师代表及校友共计70余人共聚一堂,用学术交流的方式来庆贺MK体育,MK(中国)90华诞,共同助力未来学校新文科建设与发展。

于成学校长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向回到母校的校友、向投身学校事业发展不懈奋斗的各位青年博士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围绕博士教师这一群体,从“过去学校做了什么、当下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未来该如何做”三个层次向大家全景式地介绍了我校博士教师引培工作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他指出“学校爱才、识才、敬才、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回首过去,我校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展望未来,面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以及“大科学”形态和“大逻辑”思维形成的科研趋势导向,学校也迫切需要博士教师作出更大贡献。他提出全体博士教师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自身价值与学校发展、共性与个性这“三对关系”。他强调博士教师、文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要继续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强化使命担当,要有强烈的事业追求,有目标、有追求、有行动,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争取结出更大更多的科研硕果,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次学术活动由高子清教授主持。高子清教授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undefined

第一位作报告的老师是来自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崔雪花教授。崔雪花教授现任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音乐与舞蹈学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朝鲜族音乐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钢琴学会理事。崔雪花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媒体视角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演出活动史料研究——以《申报》为例》。《申报》是我国近代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崔老师选取《申报》作为媒体视角,通过对钢琴演奏活动类别和组织形式的史料整理,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钢琴演奏艺术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冯引副教授。冯引老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哈尔滨市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冯引老师报告的主题是《鲍曼现代性批判思想与现代化的人本逻辑》。她的研究视角聚焦在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阐释了现代化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种种弊端,在鲍曼眼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虚假和欺骗性的繁荣,人们拥有的不过是过度、废弃的文明。因此,我们更应该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它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具有全面的超越性,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位作报告的老师是来自文法学院的孙胜杰教授。孙胜杰老师是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地域文化与文学、影视文学研究,现任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孙胜杰老师本次报告的主题是《河流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想象》。她从现代小城作家的“水象”与童年经验、小城作家的现代性体验与民族河流梦、小城作家的寻根体验与河流地理三方面,运用案例分析的手法,详细讲解了中国河流的象征作用;系统阐释了现代小城文学对国民性改造与启蒙、中国文化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建构等宏大主题的影响;通过介绍河流与城镇的关系展现了历经现代转型的中国社会形态。

第四位作报告的老师是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卢红博老师。卢红博老师是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儒家礼学、儿童哲学。卢红博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儒家礼教中塾师的“君子”风范与当代儿童的价值观需要》。她从儒家“君子”风范的躯体礼仪向度入手,立足当代儿童教育价值需要,挖掘“君子”风范与当代儿童教育实现古今互动的必然联系。卢老师的报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尤其是幼小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第五位作报告的老师是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丰加颖副教授。丰加颖老师是管理学博士,现任黑龙江省管理学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东北暨内蒙古地区高校会计学教师联合会理事。丰加颖老师报告的主题是《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决策质量研究:一种可调节的中介模型》。她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绿色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董事会是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决策的主体,其拥有的资本是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关键因素。其研究不仅可以深化董事会资本与绿色创新战略决策质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可以为董事会在管理实践中利用其拥有的资本提升绿色创新战略决策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最后一位作报告的老师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莹老师。王莹老师是法学博士,现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研室主任。王莹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她从关系研究、内涵分析、规律探索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两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理,并从历史的视角,突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宝贵经验。报告整体结构完整,论证逻辑严密,而且语言生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凝练的思政课。

本次青年博士教师发展论坛-文科类分论坛作报告交流的六位博士报告内容精彩、干货满满,六个报告涉及了艺术、马列科社、文学、经管、教育等领域,从多视角、多途径展示了我校青年俊彦在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充分体现了人才是兴校之本、成事之基。相信本次博士论坛文科类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一定会为我校新文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院科研工作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形成有效的助力;为我校90周年校庆,营造出节日的氛围。正如于成学校长讲话中提到的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在当前的科研整体环境与趋势下,我们文科学院更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凝聚人才势能,形成科研合力!


编辑:李晓欢  审核: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