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珺、李德刚)10月18日下午,学校在丁香剧场举办“红色哈尔滨”学术交流活动,活动邀请俞秀松烈士后代、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副会长、监事,俞秀松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敏作专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苍松、副校长宋国利,上海音像资料馆副馆长沈小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处处长边清山出席活动。学校基层团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校第24期培训班学员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部分同学等1000余人参加活动。

讲座开始前,党委书记苍松与俞敏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代表学校为俞敏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俞敏教授以《俞秀松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为题,从少年壮志、党团先驱、戎马春秋、秀松长青等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俞秀松烈士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历程。他指出,经过俞秀松等人的努力,1920年8月22日,中国最早的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俞秀松担任书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俞秀松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他将自己短暂而绚烂的一生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讲座结束后,俞敏教授一行前往马克思主义学院智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工人之路>史料在中共东北地区党史研究中的价值》的研讨会。会上,俞敏讲述了多次前往俄罗斯查阅俞秀松烈士相关档案资料的经历,上海音像资料馆副馆长沈小瑜对上海音像资料馆对《工人之路》珍贵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学者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围绕《工人之路》在东北地区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本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哈尔滨红色历史、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是“红色哈尔滨”项目的第一次主题讲座和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与各地党史研究工作者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合作,推进“红色哈尔滨”项目研究,在哈尔滨地方党史研究工作中开辟新的空间,努力讲好哈尔滨的红色故事。
上海音像资料馆调研员乐建强、口述历史工作室主任蒋春柳、副研究馆员田虹,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室主任李荣喜、方志室主任罗芳琼,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丛军、党委宣传部部长李铁岩,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芳、副院长李景曈,校团委副书记张玉娟参加相关活动。


编辑:朱明 审核:李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