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各教学单位全面落实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党政干部履职尽责,任课教师坚守教学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一堂堂精心准备、精彩纷呈的线上课程,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总目标”,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
艺术与设计学院杨柳老师,面对家庭的重担,坚持“学生为本,工作为先”。杨老师的母亲在疫情期间突发急症,需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也均停课在家。家人需要照料,离家求学的学生们也需要老师的关爱。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杨老师都是在家人们安睡后熬夜备课,不断提升线上授课质量。杨老师说:“感谢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作为教育战线的一份子,肩负坚守教学阵地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更要做到教学工作不放松,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全力配合学校在线教学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柳老师居家开展线上教学
体育学院王瑞青老师,精心准备、全心投入,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身为一名党员教师,疫情期间王老师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鼓励在特殊时期珍惜时光,潜心向学,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王老师对教学的坚持,对学生的爱护,与千千万万的高校老师一样,无关利益与得失,纯粹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用“心”助力、用“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王瑞青老师检查学生学习笔记
外国语学院崔丽伟老师,将“爱”贯穿到线上教学全过程。崔老师在精心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将课堂延伸到课后,牺牲休息时间监督和指导学生学业。崔老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及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通过学生上传的学习视频检查学习情况,利用微信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常常工作到深夜。崔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引导学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
崔丽伟老师辅导学生课后作业
文法学院毕丹丹老师,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毕老师主讲的教育学专业考研辅导课涉及五门课程,内容繁冗且学科跨度较大。为了使学生高效掌握专业课知识,毕老师梳理知识体系,为每一章节制作思维导图。在讲授专业课《教育史》时,还为学生剪辑制作相关历史时期的趣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政策。线上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毕老师便向学校申请教室,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远程组织学生在教室合作学习,结合腾讯会议的分组讨论功能,进入分会场指导学生,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打折。

毕丹丹老师在线指导学生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黄巍老师,克服种种困难,坚守教学岗位。黄老师既是授课教师,也是多名学生的学业导师。疫情期间,她尽职尽责,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住学生们的实习与生活;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网课,确保让学生学有所获。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她,却感觉亏欠家人太多。父亲患病,她需要经常带着父亲去医院做检查,一双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女,也经常因为她繁重的线上授课、答疑等工作而饿肚子,常常站在书房的门口等她下课。舍小家,为大家,黄老师饱含着一颗赤诚的党员之心,恪尽职守。
黄巍老师线上指导学生实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彩霞老师,承担思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开展线上公益活动。王老师作为学院爱微益公益社团的负责人,以社团实践育人为目标,疫情期间带领学生开展线上公益活动。王老师面对学生不能出校的困境,引导学生创新方法,由面向校外的公益活动转化为面向校内学生,组织开展大一新生急需的网络培训、龙江红色文化网络学习等公益活动,同时对社团成员进行线上培训,筹备敬老爱老等公益活动组,为疫情结束后开展公益活动打下基础,引领学生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同疫情相抗争。
爱微益公益社团开展公益活动
危难之际,方显育人责任感。此次疫情以来,各教学单位听从指挥、迎难而上,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全体教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前,我市本轮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学校已全面恢复线下教学,全体党员干部和授课教师将继续弘扬伟大精神,巩固胜利果实,以赤诚之心坚守教学一线,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