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文法学院“建校90周年礼赞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

浏览量:时间:2024-10-13

(文/蔡炳然)金秋十月,MK体育,MK(中国)建校90周年庆典如约而至。文法学院“建校90周年礼赞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于10月12日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心国学堂正式启幕。主讲人分别为200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毕业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净秋教授和2012届法学专业优秀毕业生、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三级检察官韦海涛。

上半场,张净秋教授以《两个世界的茄子——论红楼美食茄鲞》为题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红楼梦》的写作艺术。张教授指出,在众多红楼美食中,“茄鲞”作为贾府的一道名菜,其详细的制作方法和复杂的烹饪流程引发了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张教授认为,“茄鲞”的物象性隐喻作用确有其然:“茄鲞”代表上层社会的奢华,“干茄子条”是下层民众的日常食物。这种对比揭示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貌和隔阂,强化了美食符号的叙事意义。在此基础上,张教授细致分析了“茄鲞”与“干茄子条”对贾母、王熙凤、刘姥姥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王熙凤对茄鲞做法的熟悉体现了对贾母的讨好,而刘姥姥对茄鲞烹饪流程之繁琐、成本之高的惊讶,则凸显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差异。相同食材的不同烹饪方法,揭示了美食作为身份和特权象征的深层含义,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下半场,韦海涛检察官带来了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问题和龙江实践》为题的讲座。这场讲座立足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与未来发展作了深刻的阐述。他从公益诉讼制度的历史溯源切入,围绕公益诉讼的本质定位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回答了“检察公益诉讼是什么,干什么,诉什么和怎么诉”的问题,详述了“专项监督+专班推进+三位一体”的“龙江模式”,并分享了“黑土地保护”“二次供水”等检察公益诉讼的“龙江经验”,并以近年来亲身参与的典型案例为素材,讲授了公益诉讼检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自身丰富的从业经验,韦检察官分享了他“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使参会人员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成就。

九秩芳华,弦歌不辍;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本次系列讲座的两位主讲人带着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重返母校,不仅密切了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在校生树立了生动的学习榜样,必将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上下半场分别由文法学院副院长周晓燕和法学专业主任王卫主持,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真强出席会议,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讲座结束后,张净秋教授与韦海涛检察官又与部分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