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的钓鱼岛争端事件至今,“政冷经热”的局面变成了“政冷经冷”的状态,我相信这是中日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在2013年中日交易的贸易额同比往年减少6.5%,出现了连续2年走下坡路线的状态。通过中国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表明,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对华投资额同比下跌48.8%,与此同时,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5.6%和76.4%。日本对华投资的减少虽然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还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日本本国经济的不景气。虽然重新执政的安倍晋三抛出了“安倍经济学”,大胆地把通货目标设定为2%,但是好景不长,安倍晋三的行为并没有真正的让日本的经济走上正轨,并没有改变日本经济的实质。2013年日本全年实际GDP增长1.6%,2014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为零,名义经济增长率为1.7%,从这些数据上可以发现日本经济的低迷状态。虽然政治因素在现在影响着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但是这样的“政冷经冷”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日本想要发展离不开中国,中日之间在未来一定还会出现频繁的贸易往来。
窗体底端
一、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发展的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一直都是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和投资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并一直位居于黑龙江省外贸前三甲。比如在大庆的能源合作上、三菱汽车的发动机项目,以及在森永乳品的合作项目上不仅仅体现出了投资早,规模大的特点,更是拉动了黑龙江省的外贸进出口。从1990年对日贸易额为2.49亿,实现了十年增长64倍的飞跃。但是在同期对外贸易中,2002年至2010年增长近6倍相比,对日贸易增加还不到2倍,在2010年开始一直呈现于下跌的状态,2015年1月至7月为1.97亿美元,跌幅15.7%。对日贸易呈现徘徊甚至衰退的现象。由对日贸易少到反超黑龙江省十余倍的吉林省,则是通过吸引丰田汽车大项目的进入而引入更多的关联日企投资。总体来看在对日贸易合作的40年中,对日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百亿美元,对日出口达到了70亿美元,日本是黑龙江省扩大贸易规模,提升吸引外资的重要伙伴。
二、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存在的问题
1、历史问题让我们之间存在隔阂
大家对于当年日本侵华事件至今都无法忘怀,对于当年的日本军人在我们国家疯狂的行为无法忘记,这使得现如今我们大家不能够完全的接受日本的投资者。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想作为泱泱大国的一份子,我们应用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去接受他们,消除历史遗留的问题,让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进友好的进行下去。
2、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导致交流受阻
中日之间存在的不仅仅是历史问题,还有文化差异以及语言差异,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件事情的认知不同,会让我们产生分歧,有些时候也应理解尊重他们在一些事情上的思想和做法,毕竟这是友好相处的前提。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语言,在贸易的过程中,以及在日资企业里,中日之间的交流存在一些困难,语言上的差异也会严重的影响到沟通,严重的影响到合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中日贸易过程中,要增加对于两国语言的了解,消除在语言上的障碍。
3、黑龙江省政府服务意识不高审批手续过多审批效率过低
黑龙江省政府服务意识不高,这会让日本的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感受到懈怠,严重的打消日本投资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黑龙江省贸易合作的口碑。行政审批手续过于繁琐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根据统计表明,黑龙江省的行政审批项目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高达50%。审批手续的繁琐虽然会保证合作双方之间的规定,但是繁琐的审批手续会让日本投资者的积极性消退,严重的影响到中日之间的合作效率,在接下来的合作过程中也不会顺利,所以增加专属对日服务机构、精简审批手续是黑龙江省提升对外贸易质量的重点之一。
4、黑龙江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黑龙江省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国有成分重。作为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市的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有经济很难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既受困与自身的产权结构和历史包袱,又严重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二,民间投资不活跃。民间主体难以获得投资资金,使民间主体不能投资;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往往是高度竞争的,使民间主体不愿投资;法律、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是民间主体不敢投资。第三,目前黑龙江省的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的发展水平也难以完全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要求。
5、政策吸引力不足
优惠政策是一个城市对于外资企业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日资企业最为关注的是一个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黑龙江省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向日资企业提供税收和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而是在于其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城市相比。当一个城市自身的产业基础不足以对外资形成巨大吸引力的时候,优惠的政策往往成为当然选择。政策的优惠程度不能仅是纵向地与自身的过去比,更重要的是要与其他城市横向地比。
除了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这两项最重要的政策以外,人才政策、涉及到日本商人生活便利的签证、社保、医疗等诸多政策都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构成部分。在这些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黑龙江省的政策都没有突出的优势,再加上寒冷的气候条件,进一步削弱了哈尔滨的吸引力。
6、黑龙江省日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少
日资企业到东北投资倾向于选择大连、沈阳这样的城市。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不仅因为它们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高,还因为这些城市的日资企业多,日资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产业集群。反观黑龙江省,产业链条不完整,与上述城市相比有差距,金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发展。再加上日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又小,故因为产业集群而带来的对日资企业的吸引力非常小。
7、 黑龙江省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及信誉程度不高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总体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技术进步比较缓慢,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尤其是黑龙江省企业的包装宣传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在企业项目的甄选、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标准的审查等方面常与国际标准有差距,往往会引致日商对企业项目的疑问。另外,黑龙江省的企业在向外寻找合作伙伴时,对项目常常贪多贪全,不能做精做细,外商投资一般非常谨慎,当其无法对项目进行深度了解时,一般不会冒险合作。根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2014年对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诚信度的调查评估显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诚信水平属于中等略微偏高。原材料供应不及时以及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等问题困扰着来黑龙江省投资的外商。
三、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发展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消除历史隔阂
历史已经远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大家是不是应该放下历史的包袱,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日本投资者的到来,毕竟他们的到来会让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的火热,更加的可以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更在于青少年,青少年的交流是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交流的许多内容必须由青少年的交流来实现,它具有政治外交和经济交往无法取代的作用和效果。
2、消除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为了让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好的进行,以及提升日资企业中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有必要增加对日本语言的学习,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聘用日本学者,通过他们的传授,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增设一些日语学习机构和大学日语专业,培养懂日语的专业性人才,这样也可以防止在中日贸易合作过程中专业人才的稀缺,也不至于影响到黑龙江省对日贸易合作。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通过通过旅游参观来解决,不仅要让我们国家的人民走出去,更要让日本的旅游者来到黑龙江,能够有效的解决黑龙江省对日贸易合作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存在的分析。充分的利用好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哈洽会、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中日俄韩的环境会议,拉近黑龙江与日本之间的距离,在更多的接触过程中增进友谊,拉近距离,为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服务意识精简审批程序及提高审批效率
(1)提高服务意识
提高对日经贸合作的服务意识,首先黑龙江省政府意识到这是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提高我省贸易量的关键,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接待日本贸易投资者的到来。其次黑龙江省政府加强对日贸易投资者的接待,通过改善和增强接待服务让日本投资者愿意来到我省进行投资,服务意识的改进还需要从细节坐起,在点滴中让日本贸易投资者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赢得日本贸易投资者的真诚相待。
(2)精简审批程序
黑龙江省的对日贸易程序应该得到精简,在精简的同时我省可以参考辽宁省以及沿海发达城市的相关贸易程序,把一些没有必要的程序精简掉,把一些重复繁琐的程序合并,通过对贸易合作程序审批的精简将会有助于对日外贸投资者更快进入到合作之中,进而提高合作效率,这也会让日本的投资者感受到在我省投资的方便和快捷,让他们感受到我省对日经贸合作的良苦用心。
(3)提高审批效率
提高审批程序的效率应该从程序审批部门入手,对于那些在审批部门懈怠、搁置审批程序的人员应该予以严厉的处罚,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以及出台更多的审批手续时间规定,这样工作人员就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审批任务,随着审批下效率的增加,黑龙江省对日经贸也会随着审批时间的减少而增加,进而推动我省对日经贸合作。审批效率的增加也会让日本投资者感受到我省对外资企业的重视,以及我们我省经济发展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
4、提高黑龙江省的市场化程度
(1)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解决体制性的矛盾。
(2)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打破国有企业对于高利润行业的垄断。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保障,降低民间投资的风险。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扩展业务,特别是针对日本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为其解决经营不足等问题。
(3)大力促进相关市场的发展
产业的对接离不开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中介服务等相关市场和组织的有效配合。这些组织的发展水平对于哈尔滨承接产业转移的绩效有重大的影响,大力促进相关市场的发展,能给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带来持久的吸引力。
5、加大政策引力
(1)进一步加大在税收和土地政策上的优惠力度
黑龙江省对待日资企业的税收和土地政策已经比较优惠,但只有进一步的优惠才能使黑龙江省与中国的其他城市相比具备竞争力。当然,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只是一个方面,优惠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同样重要。税收优惠和土地优惠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众多优惠措施的核心,能不能落到实处则是关键。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简化手续,降低交易费用,倡导文明执法,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多增设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设置揭示版、增设咨询窗口以及设置监督电话等等。
(2)效仿其他城市,打造有日本特色的经济园区
经济园区将成为吸引日资的良好载体,有利于日资的集中和发展。打造符合日资生产、生活运行需要,能够充分发挥日资企业集聚性强,擅长团队作战特点的园区,使日资企业连带进入,成片开发,集群式发展。
(3)其他优惠政策
日本商人到黑龙江投资,既关注自己企业的发展,也关注自身生活的便利。除了加大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建立有日本特色的园区之外,出台其他诸多的优惠和便利的政策。放宽针对外国人的工作签证的颁发并简化办理签证的手续;对于日资企业有关政策问题的咨询,以书面形式给予正式回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专门针对外商公寓设施;建设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的设施,对高技术人才培养予以支持。
6、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1)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
政府引导国有大型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立足于本省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密切追踪国内外产业发展动向,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使集群内不同的产业、上中下游产业之间彼此在信息、技术、人才使用等方面交叉渗透,能够形成高效运转的共生系统,并通过黑龙江省逐步实现向省、市、县的浸润延伸,进而形成东北亚网络和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2) 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诚信经济。不诚信的行为会使尚未来黑龙江省投资的日资企业疏远黑龙江省,使已经在黑龙江省投资的日资企业萌生去意。提高黑龙江省的整体诚信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诚信的宣传和教育;第二,加强舆论监督;第三,企业和政府建立严格的制度,从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在金融领域全面加强诚信建设;第四,健全和完善各项市场法规,严厉执法;第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倡行业自律,加强互相监督。
(3)加大科技转化率和产业化率
只有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才有承接日本高科技产业转移的能力。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途径在于加大科技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政府应注重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创业基金和政策环境,如政府支持性融资,低息长期贷款,优惠税收政策等等。
(4)注重对企业的包装
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走向世界,就得处处使用国际标准。在对外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将项目做精做细。当政府从事推介活动时,也应对具有合作可能性的项目进行详尽的介绍。
四、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的构想于未来
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之下,黑龙江省对日之间经贸关系上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省应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
日本想要更好的发展必然是离不开强大中国的,虽然在短时期里将不会看到日本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会有更多的日本投资者蜂拥而至来到黑龙江省进行投资和经贸发展,但是在未来日本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黑龙江省必会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未来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发展只要我省敞开大门,在文化上做到相互了解、在语言上做到相互学习、在服务上做到真诚以待、在经贸合作中为他们提供便利,互利共赢的友好发展关系将会如火如荼的发展下去。为了实现“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经济带”,黑龙江省政府企业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这无疑还需要黑龙江省打通陆海联运通道,以及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