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是重要的旅游业态,也是建设新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民生工程。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
我市具有特色气候条件、浓郁黑土文化、都市环境依托、良好农业基础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但目前农业发展环境中,旅游主题不突出、接待场所管理落后、卫生质量难控制等局面有待打破。
一、阻碍哈尔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主题特色缺乏,发展方向不明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不突出,农味不浓、野趣不精、乡韵不足,“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格局尚未形成,出现农村城市化、产品趋同化倾向。旅游产品的组合包装缺乏新意和创意,乡村旅游精品不足。
2、基础设施滞后,支撑条件不完善。缺少高档次的乡村酒店和客栈,餐饮和住宿设施数量不足;卫生设施仍待改善,很多厕所男女不分,仍有大量旱厕;乡村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缺乏,旅游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不足,缺少为乡村旅游服务的游客综合服务体系。
3、专业人才匮乏,经营服务不规范。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餐馆和家庭式宾馆的服务员就是农户的家庭成员,没有卫生健康保证,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
4、宣传促销滞后,市场拓展不宽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观念和意识上,仍有经营者处在原始、被动的水平,宣传促销投入少,专业水准差,缺乏明确的品牌营销策略和广泛的广告宣传策略,仍依赖朋友关系、“回头客”或口碑传播。
二、推进哈尔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分类指导
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避免简单的模仿照搬。拓展和深化观光型的农村旅游,建设一批产值效益高、旅游带动性强的农业园区、示范农庄。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加强休闲度假功能;拉长农村旅游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与旅游、商贸、流通等领域的紧密结合。
2、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在自愿、依法、有偿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向业主集中。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引导将多余产权房入股参与建设规模型产权式乡村旅游住宿设施。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公司+乡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和投资实力。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导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3、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改造
借助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快改厕、改水、改厨、改气等项目的建设,加大旅游区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维持村容村貌整洁。优先解决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乡村道路交通建设,大力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达深度和行车条件,形成安全、优质、顺畅、实惠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立管理规范、清洁卫生、方便游客的环卫体系。以客源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为依据,建立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
4、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乡村旅游游客中心、标识引导和解说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推进乡村旅游科技与知识服务下乡,在乡村旅游集中的地区,建立乡村旅游培训站和科技辅导站。加强旅游部门的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拓宽农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5、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就业
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业创业。各级旅游部门应配合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共同推进实施。依托高校旅游专业、旅游职业学校和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吸纳知名旅游专家、教授,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顾问,建立专家信息库,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6、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宣传促销
旅游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销方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市场、分目标、分手段、分时间地统一形象、统一口号、统一定位进行市场促销。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加大公益性宣传,开发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和微信营销平台,与各级农业网站、农交网站、农卖网站,携程、途牛、驴妈妈等知名旅游网站建立联系、加强互动,进行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的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