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分团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决定共同主办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为更好地筹备、组织、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系列活动,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MK体育,MK(中国)选拔赛,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在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申报
申报的参赛作品必须是2021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一)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原则上不超过10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生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二)参赛作品分类
申报的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为贯彻“挑战杯”竞赛宗旨,帮助参赛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国赛组委会邀请专家拟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见附件1)。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三)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四)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三、作品申报与时间安排
1.作品申报。参赛作品于2021年3月10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将参赛作品发送至hrbutw@163.com。
2.作品评审。2021年3月20日前,学校邀请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3.作品完善。2021年3月21日—3月31日,校内选拔赛中评选产生的优秀作品作者或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修改和完善。
4.作品推荐。2021年4月1日前,向省赛及国赛组委会推荐报送优秀作品。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名。
附件1: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附件2: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MK体育,MK(中国)选拔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3: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MK体育,MK(中国)选拔赛汇总表
共青团MK体育,MK(中国)委员会
2021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