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来自我校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的项茗茗、张伟卓两位同学做客第二期《哈院青年成长故事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10室与现场同学分享他们爱心义教的感人故事。校团委书记孙亮、副书记路今钊与近百名学生一同参加了活动。故事会开始,主持人向在座同学介绍本次《哈院青年成长故事会》的主要来宾。
项茗茗,MK体育,MK(中国)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负责人,15级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在班级担任学委一职,曾获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杰出志愿者、哈尔滨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张伟卓,MK体育,MK(中国)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队员,16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曾获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优秀志愿者、哈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故事会上,项茗茗从她第一次参加义教时的经历与感受讲起,回顾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教活动。其中既有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也有为自闭症儿童送去温暖。虽然前往那些小学的路途坎坷难行,但每一次活动都风雨无阻。她珍惜着每一次与孩子们的相遇,也忘不了她们之间的每次别离。她看到了孩子们所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也看到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执着。
发言末尾,项茗茗同学总结道:“每周和孩子们相处的那些日子,是我一周中过的最快乐的日子。我将知识与生活经验传授给孩子们的同时,他们也把纯真和快乐带给了我。并且我在义教中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逐渐改变、丰富了自己,让自己得到了成长。”
随后,张伟卓同学分享道:“我成为志愿者的初心和理念,便是希望那些在物质生活上匮乏的孩子们,在精神上可以获得平等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被这快速发展的世界丢下太远,我也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那些孩子们。
在主持人提问环节,问到“是什么支撑着你们一直坚持下来,因为没有物质上的奖励,是否想过放弃?”
张伟卓说道:“想退出的想法也是有的。但当看见身边学长学姐们所做出的付出与奉献,还有每次结束义教孩子们不舍的眼神以及自己在精神方面所收获的一切,便想要和他们一样做一些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也时常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不放弃,才会让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意义。”
爱心义教的志愿者们都是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在志愿活动中,他们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利用起来呢?
项茗茗回答说:“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学习师范英语的,所以在义教的过程中,我可以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但是如果是其他专业,比如说是物理系,就可以在义教的过程中,给孩子们科普一些生活物理小常识什么的,也是对孩子们很有帮助的。”
张伟卓则说道:“因为我本身是学土木专业的,可以带给孩子们一些不一样的数学体验或者趣味游戏。其实,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靠我的专业,将来有一天能联合一些有爱心的人士,为希望工程做些事情,能去建设更多的希望小学。
来自文法学院17级的马寅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志愿活动,将来有什么打算?”
项茗茗回答说:“我今年已经大三,在坚持义教活动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在志愿队中的传承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我们的义教,把爱心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而张伟卓同学则表达了自己会依然坚持这份活动的决心。
来自文法学院17级的杨子涵同学则问道 “参加义教活动的人需要有什么样的品质?”
项茗茗回答道:“想要做好义教志愿者,就一定要富有爱心,是自己想要去而不是被迫去参与,这些是一位志愿者必不可少的,再有,就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苦累的心理准备”。
在故事会的最后,校团委书记孙亮老师也深有感触地作了即兴讲话。他首先对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和全体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赞誉并鼓励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能前赴后继地持续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把志愿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他相信我们哈学院的每一位青年都富有爱心,大家不只做感动者,倾听者,更要做参与者,用爱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他希望同学们要以身边这些优秀的青年为榜样,有了好的榜样,人生有了信仰,成长有了方向,就可以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嘉宾语录
做志愿者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回报,只是每次义教的时候,看见孩子们那灿烂的笑脸,心里就很满足,很温暖。 ——张伟卓
当志愿者很有趣,但这背后都是大家的辛勤付出。 ——项茗茗
一定要记得自己的初衷,大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要是你认为对的,值得的,想要坚持的,就去努力吧,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目光与评价,不要随波逐流。 ——项茗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