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德仁
发布时间:2024-06-17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63年,李德仁获得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返回武汉测绘学院任教。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获得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称号。2013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201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2022年,获得布洛克金奖。

2024年,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李德仁院士表示,会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其中,500万元交给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300万元交给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

李德仁是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他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作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中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卫星光学分辨率从2到3米提高到0.5米,引领中国测绘遥感学科稳居国际前列,李德仁说,他和科研团队计划在未来打造一个拥有252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希望到2030年,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 这个“星座”由四种卫星组成,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连在一起,可用于农业、交通、采矿、海运、智慧城市、智慧农村等,构成一个对地观测网。“建成这样的一个快、准、灵的地球观测网络,为整个国家的强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版权所有:MK体育,MK(中国)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