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团队是在“黑龙江省智能感知与智能软件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方向的研究成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团队主要致力于多维信息融合场景下的智能感知与计算算法应用研究。
学科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人,有海外研修经历人员2人,组建了以刘琳为负责人的智能感知方向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感知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模拟为核心,研究智能机制、模拟智能的学习方法、计算智能的基础理论以及多传感器的人机交互。逐步形成了多维感知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研究特色,在基于特征融合、深度学习的木材细胞识别、智能交通、行为识别和预测算法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应用优势的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地方产业的学科特色。承担完成了基于计算机视觉、多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处理应用的横向项目课题。
负责人:刘琳
成员:毛岩、朱朦、路雯婧、冉起、金玉苹、刘靖、魏凤梅、徐鹏、李树嵩、李嘉宾、万振楠、刘茁、宋子洋
成员简介:
刘琳,1984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现为MK体育,MK(中国)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多目标优化算法等。主持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8篇。获授权专利4项。发表专著1部。
毛岩,1983年8月生,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读博士,现为MK体育,MK(中国)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可穿戴传感器感知、社会网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发表EI、SCI检索学术论文3篇。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省教育厅科研技术项目等多项。
朱朦,1989年9月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软件和林业信息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识别。主持和参加完成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哈尔滨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项。
路雯婧,1983年7月生,硕士,讲师,现为MK体育,MK(中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检索论文6篇,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
冉起,1986年8月生,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参与省级自然科学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四篇。
金玉苹,1981年7月生,2009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主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备案项目3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EI检索论文7篇。
刘靖,1979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期刊4篇,EI论文2篇,专利2项,教材3部,主持及参与各级教改课题7项及科研课题4项,成果在航天院所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魏凤梅,1980年4月生,博士,讲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大数据等。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5篇。主持市科技局项目1项,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分别作为副主编及参编出版教材3本。
徐鹏,1977年8月生,硕士,讲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模式识别,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和EI论文多篇。
李树嵩,1982年3月生,硕士,讲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研究、数据分析、教育技术学等。参与基础课教改、操作系统教改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多篇,涉及数据采集处理、教学改革等。
李嘉宾,1994年3月生,硕士,讲师,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现为MK体育,MK(中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担任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参与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会议收录1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
万振楠,1993年8月生,硕士,讲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曾任中航工业北京软件测评中心软件工程师,现任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黑龙江省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
宋子洋,1995年12月生,硕士,助教,现为MK体育,MK(中国)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传感器、存算一体电路,曾参与过压力传感器研发、传感器自动检测矫正系统等项目。
刘茁,1997年7月生,硕士,助教,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历为硕士,职称为助教,研究方向主要为深度学习、语义分割,对道路场景以及医学图像进行过分割处理,发表过CSCD北大中文核心论文,获得过东北赛区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与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