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MK体育,MK(中国)工学院教师 杨红孺
近日,学校收到一封表扬信,一位爱心人士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讲述了我校工学院杨鸿孺老师如何帮助一位残疾人士的事。信中写道“作为一名爱心人士也为杨老师的举动而感动,争取向她学习,把大爱精神传递下去,从小事做起,争取做一名身边的活雷锋。”在全社会都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当下,普通教师杨鸿孺默默无闻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友善和奉献,她的行为就像一缕春风拂面而来,像一丝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杨老师。
杨红孺,MK体育,MK(中国)工学院教师。1957年生,17岁下乡,19岁担任公社团委书记,20岁入党。77届黑大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生。大学毕业30余年,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12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包括四门计算机方面的课,多次为全系教师作多媒体技术培训的系统讲座。作为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老同志,她低调,不事张扬,愿意默默无闻的献爱心,做善事,一直风雨无阻,不求回报。杨老师在一篇博文中说:“善良是人心灵最纯真的美,是一种精神力量,所以我坚信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总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的。尽管我对做好事的问题还存有困惑,但好事还是要做的。悲悯是一种温暖的情怀,为他人,更为自己心灵的那份自在与妥帖。”所以,她在关照弱势家庭,关爱身边学生,扶危济困等事情上从来不含糊,一直很努力。而在她身上的荣誉并不多,2002年获得哈尔滨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工学院教学奉献奖。这对她来说,都不是她所希望得到的,包括这次学校党委收到的表扬信。她说,这种大张旗鼓的表扬令她很不自在。她愿意静静的以自己的方式做好事。
但是,我们违拗了她的想法,执意把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做一梳理,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一、有特色的思想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仅仅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杨红孺深知师德是学生道德的先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她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杨红孺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用日常点滴行为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她也常常结合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杨红孺常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是:“老师的爱岗敬业,博学多识,乐观阳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就注意用自己身上好的东西去影响学生。当学生们看到的是一个敬业、爱她们的老师,她们也一定会对你亲近。”是的,在杨红孺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永远都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知识,更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和体验,主动从她身上去“索取”东西,即美好的品德和做人的道理。杨红孺就是这样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去启迪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形成了具有她个人特色的学生德育教育。
二、有操守的严谨治学
杨红孺对所教课程理解深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她力图把每一个环节做的最好。为了做好课件,她自修相关软件,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到熟练且富有特色。她精心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教案、课程简介甚至点名册都设计的详实又有个性。杨红孺对于每一堂课都能做到课前精心准备,广泛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不仅如此,杨红孺还充分运用鼓励机制激发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练习、机房上课、实验课时我会送给做的又快又好的学生一支笔,作为小小的鼓励。为了让学生们作业里的电路图、波形画得更规范,她常常自掏腰包买来格尺送予学生。
做一个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学生的合格教师一直是杨红孺最大的心愿。在课堂上,杨红孺总会保持饱满的情绪,交待好每一个知识点。而在课后,她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杨红孺的话来说,便是:“或许我无法做的完全意义上的爱生如子,但我能做到的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在考核、考试、分数上公平公正;我能做到的是对学生不用命令句,不呵斥、不讥讽、不冷漠学生。”
三、有魅力的融入学生
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为学生只有亲近和喜爱她的教师,她的学识才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深知这一点的杨红孺在苦练“内功”夯实专业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和个性魅力的展示,塑造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教师形象,做一个让学生喜爱和乐于亲近的教师。
为了和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她在课余时间常常收听黑龙江高校台的广播,并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与此同时,杨红孺也乐于向学生分享一些能够年轻人引起共鸣的的经历和爱好。杨老师热爱摄影,每逢拍到好的照片,她就在课前或课间放给学生看,并分享其中的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学生来到MK体育,MK(中国)接受本科教育,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她们价值观、人生观和综合素质都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每天给她们上课的老师对她们的影响毋庸置疑。老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和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杨红孺愿意走到学生中间和她们聊学习,聊生活、聊一切可聊的话题。这样的时候,老师和学生是一个近距离的平视关系,对话方便,空间距离小了,心理距离就近了。杨红孺常常向学生分享她在健身会馆的游泳比赛中夺得冠军的经历;去韩国旅游图文并茂的游记被《新晚报》整版刊出的经历;春节在泰国皮皮岛考取了OW国际潜水执照的经历;国庆节在西藏登上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的经历。2002年杨红孺参加了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的春雷计划,资助了一名贫困小女孩,一路走过十年,这个小女孩最终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大学,杨红孺通过这件事让学生知道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的爱心和社会担当,传递正能量。就是这样,杨红孺老师常用那这些人生阅历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激励,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陶冶,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示范,对学生的一直强化进行督促,让学生看到生活可以很精彩,生活可以很美好,我们都应该热爱生活。
四、有道义的关爱社会
善良是一个人行走社会的通行证。杨红孺老师把这份善良带到社会各个地方。凡是需要爱心的地方,只要她知道,她就会全力付出。她是哈尔滨984文艺广播爱心使者,听到残疾且自强的孙本强的事情后,和永刚工作室主持人一道来到孙本强家,当场捐助1000元现金,之后又为他购置了全新配置的电脑,让他有了更好的生活支撑;她是北京北海流浪猫的收养者,为此,结识了很多北京猫友,和她们共同救助流浪猫和流浪狗,常常汇钱去救助。她也是哈尔滨保护小动物协会成员,在保护小动物上无悔的付出自己的力量;她是困难学生的贴心人,去北京带学生实习,一个学生是孤儿,学费还欠着学校,自费去北京很难。当时往返实习费需要700元。当时杨老师兜里整钱只有200元,拿出来让学生先和大家一起买火车票,到北京杨老师又给他500元,并嘱咐学生不要说,也不用还,帮助这个学生度过难关。
“没什么,只是为社会做点贡献。”杨老师这样和我们说。
“我带过一个农村的毕业生,他毕业分配没找到工作,我把他安排在家里吃住,四处求人帮忙,最后可能感动了有关部门的领导,把他安排在一所不错的学校当老师。我也帮助过一个烈士子女和一个孤儿,帮他们辅导功课,照顾吃住。其中一个孩子叫彬彬,家住得非常远,来回路上就一个多小时,冬天很冷,下了班给他补完课已经很晚,他姥姥送我上公车,坐在回家的车上,又冷又饿,时常想:这么苦,这么累究竟值不值?但一想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出份力,也是很欣慰的。今年我又资助了两个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的女孩。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是想为社会做点贡献,也为女儿做个榜样。”
如今,杨红孺老师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作为一名教师,她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行走社会,她一直撒播爱心,帮助了那么多困难学生和家庭,是实实在在的爱心人士,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过往所做之事,杨老师说:“还有太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安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党委宣传部 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