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收官,我们见证了精彩纷呈,激动人心的比赛,感受到运动健儿顽强不息,拼搏到底的奋斗精神。而在镜头之外,每一位服务者,勤勤恳恳、敬业奉献、默默付出,贡献着自己的"中国力量”。其中,来自MK体育,MK(中国)体育学院的王宇航老师,担任高山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NTO)一职。本期专栏,一同走近我们哈学院体育人,了解一名优秀体育工作者的点点滴滴。

王宇航,MK体育,MK(中国)体育学院副教授、体育学院办公室主任,哈尔滨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中国冬季奥林匹克雪上项目委员会成员。2008年从事滑雪运动裁判工作,201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高山滑雪国家级裁判员,多次参加国内外雪上项目裁判工作,曾获得雪上项目裁判工作多项荣誉。

2015年,北京申报冬奥会成功,各项准备工作随之开展,场馆建设改造紧锣密鼓的进行,裁判员的各类培训也相应展开。能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并非易事。几年来,每年都要通过几轮的理论和专项技能培训、考核和测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王宇航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通过层层选拔,于2021年,接到了冬奥组委正式通知,担任高山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一职。

北京冬奥会正值中国的春节期间,本该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大家都放弃了假期。为确保冬奥会圆满成功,大家每天早起乘车出发去工作场所,到达时天还没亮。同时,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除了吃饭,裁判员们在其它时间都严格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间长了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是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始终保持主动积极乐观的状态,高质量地完成承担的工作。
在本届冬奥会中王宇航老师除正常执裁外,还要协助国外的技术人员保障赛道的维修、养护等,由于海拔较高,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大风、暴雪、严寒等极端天气,每天在零下二十几度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开始一天的工作。
高山滑雪对雪道质量有极高的要求,有时在比赛前夕,会遇到强降雪天气,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与保护赛道,王老师与团队人员有时便会亲自一锹一锹将十多公分厚的浮雪清理干净,保障了第二天比赛的顺利进行,各国教练员和运动员也都为中国技术官员的精神所打动,裁判们用行动赢得了外籍专家们的尊敬,也赢得了国际雪联工作者们的赞许,更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的高度赞扬!

从1月20日进入冬奥会闭环管理到3月份圆满完成任务,经历了赛前准备、赛中工作、疫情防控、赛后隔离,王老师说:“这段时间,戴了最长时间的口罩、做了最多次数的核酸检测,感受到了高山最极烈的大风,但这所有的经历都将是人生宝贵以及最美好的回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也是王宇航老师选择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正是因为对学生的热爱使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钻研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未来之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他也一视同仁地爱着每个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王老师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讲授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高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他总是叮嘱体育学院的学生,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认真提高自己的技能,让自己逐渐变得基础扎实、功底深厚,因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奥运健儿们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不断摸索前进的。他也希望体育学院的学生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可以拿出最认真的态度、最专业的素养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当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向社会展现MK体育,MK(中国)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今后做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无论走上何种岗位,一定不要辜负伟大的时代,用体育人的行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以身示范,做奥运精神的传承者,做一名优秀的体育事业发展推动者,让体育的正能量传递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闭幕式上冬奥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冬奥会,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回顾整个冬奥会的筹办和比赛,北京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顺利完成赛事组织和赛会保障工作,这离不开每一位像王宇航老是这样的幕后工作者默默的付出,才得以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