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16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黑龙江分赛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全省19所高校、89支队伍,切磋技艺、相互交流,利用科学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搭建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我院派出五支队伍共15名同学参赛,并分别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最终获得晋级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01 备战训练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教育部、财政部首次联合批准发文(教高函【2007】30号)的全国性9大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目的是为构建高校工程教育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同和工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该竞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与土木水利学部共同主办。
本项竞赛通过校内预选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选拔出了5组优秀学生。
竞赛指导老师同学生一起利用课余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探讨模型方案,练习模型制作,队员们从无从下手到摸清受力脉络,从听从指挥到大胆创新。同组队员分工合作,很好的完成了结构方案建模、结构模型搭建和结构计算书制作等。哪里有问题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哪个部分必须进行加固,哪个部分非主要受力构件可以减重,这些问题都经过了指导老师和队员们的深入讨论和反复敲定。在赛前试加载时,通过录像记录问题,之后反复观看视频找出问题,经常为了精进工艺,在实验室忙碌到凌晨。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来自不同班级彼此不甚熟识的同学也都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
02 比赛现场

7月15日耗时12个小时的模型制作过程。队员们不急不躁,从容面对,竹杆弯曲就手工打磨到需要的平整度,拉条连接处不牢固就再加一个贴片等等,即使出现了训练时没出现过的问题,也灵机一动将困难克服。经过一整天的打磨粘结,桥梁终于成型,专家对各组队伍模型的制作质量、模型尺寸,计算书等认真记录并打分。
7月16日,模型加载环节是考验各队伍团结协作、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的综合环节。队员小心翼翼的将规定重量逐一加载到加载点上,当只有1.2kg左右的竹制桥梁成功承载起共48kg的全部砝码后,队员们都十分兴奋。赛后,队员们还和其他高校的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03 结 语

小小竹条,却承起沉重负载,纤纤结构,竟不倒于几百倍之重。大赛里的每一种结构,都可能是经典之作;结构里的每一种力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破难要诀。我院一直致力于学生应用技能全面发展,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均会组织、带领同学们参加各类相关大型比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