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推动科研和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科技攻关不放松,支持与鼓励全院教师踊跃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力争在艰苦奋斗中成长、在励精图治中壮大、在守正创新中发展,进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青年科研骨干。
土木工程系教师刘兴国,自2017年9月入职至今,始终保持对科研事业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态度,3年来成功获批18项横向科研课题,总经费达520万元,其中已有14项课题结题。刘兴国老师主要围绕路桥工程的防灾减灾及健康监测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视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现象,在暂停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外出资料收集、实验、野外取样、现场调研等工作的情况下,他充分利用网络加大信息化服务和协作,坚持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停研,疫情期间成功申报245万的横向科研项目,并已开始前期的部分研究工作,体现出刘兴国老师在科研工作上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积极思考、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的科学态度。



土木工程系教师常继峰,一级建造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寒区工程热稳定技术,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岛状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研究》、《佳木斯松花江公路大桥加固工程》专著2部,获得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企业课题14项,科研经费总额近400万。今年是他准备博士后出站的关键一年,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疫情虽然打乱了科研工作节奏,但也让他更加珍惜科研时间,更加致力于高水平科学研究,无论在校内还是居家办公,他全身心指导和带领学生线上分析过往科研数据,解决遇到的科研难题,规划后期研究进程与研究内容,每周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术讨论和交流。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不懈努力,常继峰老师有效建立了多年冻土区地基土融沉变形预测模型,解决了冻土区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被聘请为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



土木工程系主任李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几年来,带领学生完成多项哈尔滨地铁施工监测、哈尔滨市水源地上移测绘、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系统设计等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课题经费达368万元。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无法顺利开展调研实验、现场作业等情况下,李威老师积极开展前期的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论证、实验方案设计等工作,积极开展线上的沟通交流,成功申报了100万的横向科研项目,并正在与企业沟通积极推进200万项目的合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李威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线上研究活动,并将过程考核、能力训练融入到相关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构建了一种基于过程考核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