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负责人
江守恒(硕士,教授)

江守恒,男,中国共产党党员,MK体育,MK(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哈尔滨市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哈尔滨市首届“振兴发展先锋”。MK体育,MK(中国)严寒地区工程材料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严寒地区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冬期施工、负温混凝土外加剂、固废资源建材化与绿色建筑。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地方委托科研项目等40余项,多项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黑龙江省城乡科学技术奖2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2部,在编行业标准2部,主编黑龙江省地方标准5部,参编地方与协会标准20余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完成哈大高铁、哈尔滨松浦桥等重点工程项目冬期施工与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百余项。
团队成员
陶成云(硕士、教授)、周雪妍(博士、教授)、高春(博士、副教授)、王琼(博士、副教授)、任小璐(博士、副教授)、兰文宝(硕士、副教授)、王希英(博士、副教授)、李琳(博士、讲师)、刘丛宁(博士、讲师)。
团队研究方向
团队以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和智能建筑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围绕严寒地区的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地下工程灾害防治、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应用技术,开展独立与交叉性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委托项目为支撑,重点研究方向为:
方向1:严寒地区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研究
结合严寒地区区域气候特点,主要研究方向为严寒地区冬期施工用负温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提升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性协同与制备技术、固废材料(工业废渣、尾矿和建筑垃圾)建材资源化利用技术、多场景(建筑工程、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材料耐久性提升技术和土木工程材料绿色低碳化技术,开展相关先进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方向2: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结合我国地下空间发展战略,开展寒区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灾害防治研究,聚焦在地下工程冻土灾害防治、地下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地下工程塌陷灾害防治、地下工程混凝土耐久性劣化抑制领域进行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
方向3:严寒地区建筑智能技术研究
立足严寒地区,主要开展智能楼宇控制、智能家居、建筑智能信息处理、建筑环境与人体舒适度、光源与照明、施工过程监控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筹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的研究与应用。
培育期限
三年(2023年03月 至2026年03月)
团队近年标志性成果
1.项目:
[1]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严寒环境广义综合蓄热法关键技术与应用.
[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引导项目, 低温条件下水泥基灌浆材料膨胀与强度协同发展调控机制研究与应用.
[3] 黑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 寒地建设工程冬期施工技术.
[4]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采石尾矿机制砂性能与严寒地区混凝土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5]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类项目, 严寒地区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砂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6]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项目, 省住建厅“固废变砂”系列技术标准研编项目.
2.论文:
[1]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Surfactant for Coal Powder in Xinxing Coal Mine [J]. 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
[2] The Bedrock and Earth Works of Compacted Powder Land in Coastal Areas [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3] 基于温度-流变关系负温水泥基灌浆料使用温度限值研究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4] 负温水泥基灌浆料的抗压强度研究 [J]. 混凝土.
[5] 基于抗压强度的负温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研究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6] 基于抗冻性的负温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研究 [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7] 再生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影响研究 [J]. 混凝土.
[8] Design of thermal wind sensor with constant power control and wind vector measurement method [J]. PLOS ONE.
[9] 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单演谱成分选择及其在SAR目标识别中应用[J]. 电波科学学报.
[10] 融合灰度相对变换和非局部均值的图像分割[J]. 控制工程.
[11] 相变材料导热和阻燃性能研究 [J]. 低温建筑技术.
3.专利:
[1] 一种灌浆料饱满度检测分选装置.
[2] 一种电气设备加固接地装置.
[3] 一种砂石制造装置.
[4] 一种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
[5] 一种土木工程定位钻孔装置.
[6] 一种电气管井用复合材料电缆智能支架.
[7] 一种具有分级调整功能的机制砂风选装置.
4.获奖:
[1]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类, 三等奖, 严寒地区用高性能聚羧酸系外加剂制备及负温高性能混凝土调制关键技术研究.
[2]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类, 三等奖, 黑龙江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3]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类, 二等奖, 水泥聚苯颗粒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技术规程.
[4]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类, 二等奖, LNC-53型负温混凝土防冻泵送剂研究与应用.
[5] 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尾矿机制砂紧密密实度表征与性能研究.
5.标准:
[1] 地方标准,《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2] 地方标准,《采石尾矿机制砂混凝土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3] 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混凝土工程》.
[4] 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 混凝土工程》.
[5] 国家强制性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安全技术规范》.
[6] 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7]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细骨料筛分和亚甲蓝智能化试验方法标准》.
[8]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和抗压强度智能化试验方法标准》.
[9] 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10] 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砂混凝土砂浆应用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