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种种困难,全心投入教学
黄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师,博士,副教授
黄巍副教授既是授课教师,也是多名学生的学业导师。疫情期间,她尽职尽责,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住学生们的实习与生活;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网课,确保让学生学有所获。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她,却感觉亏欠家人太多。这段时间,她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自己的身体因为小手术,正在恢复期;父亲患病,她需要经常带着父亲去医院做检查;一双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女,也经常因为她繁重的线上授课、答疑等工作而饿肚子,常常站在书房的门口等她下课。虽然很难,但黄巍副教授一直咬牙坚持,从未退缩。
舍小家,为大家,黄巍副教授饱含着一颗赤诚的党员之心,坚守初心,恪尽职守。

化危为机,忠于职守
周雪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博士,教授
疫情期间,周雪妍教授因乘坐地铁被集中隔离,她全家五人分别被隔离在不同的宾馆。隔离期间每天早晨需要采集鼻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且一天只有三餐时间能开门几秒钟内完成取餐和扔垃圾。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努力缓解担心老人和孩子的心情以及环境压力等带来的焦虑情绪,高质量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督导听课任务和党课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周雪妍教授深入浅出、认真批改作业、并时时进行答疑,常常工作到深夜。碰到个别突出问题,一对一在线进行学业指导。对于21届新生,周雪妍教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改编练习题,夯实学生基础。同时注重线上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及问答,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便于学生复习。在这特殊时期的教学中,她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与成才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
同时,作为学院督导员,周雪妍教授授课之余认真完成学院查课、听课任务和党课学习任务。周雪妍教授对工作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谱写出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每一位高校教师的高尚情怀:用爱浇灌,为国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坚守教学岗位
杨冬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博士,副教授
接到隔离通知已经是晚上将近11:00的时间,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的要离开家去接受隔离,这种情景使得杨冬霞副教授的心情仍难以平静。时间比较紧,她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但却细心的带走了所有教学需要的物品。到隔离点后几乎一夜未眠,杨冬霞副教授想了很多事情,但如何上课,如何上好课是辗转反侧思考的问题。她想:一定要在这段特殊时间内,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质量作业、研究教师备课要素、研究混合式教学等,从教学、教法上不断提高自己。于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做起功课,将涉及到线上教学所需的相关课程教材、教案、教学文档、教学资料、软件和相关线上工具等都做了充分准备。
在线上教学中,杨冬霞副教授与学生展开了良好的教学互动,进行了课堂问卷、随堂练习、主题讨论等教学内容,保证有质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接下来独处的日子里,杨冬霞副教授克服困难,从不安、焦灼中转变为接受,平静面对。在“闭关期间”,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对如何设计高质量作业、教师备课要素、混合式教学应注重的问题等内容有了更高层的认识、理解与掌控,没有让这“无人打扰的日子”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