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强化创新教育、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双创“金师”和“金课”。10月30日,创新创业学院在5号楼5227室举办了“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思路分享与交流”主题教研活动,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黄丽丽对深入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副院长郭林做题为《大模型时代创新创业类课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专题培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陶成云、文法学院副院长周晓燕、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高春等校级“专创融合”课程立项负责人、《创新创业导论课》专兼职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学习。
会上,黄丽丽对深入推进“专创融合”立项建设做工作部署。她指出,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变得尤为关键,“专创融合”课程立项教师要重点探索所授课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方式,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技能,成为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融入创新与实践的先行者、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在“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中,要以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帮助学生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以提升学生的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立项教师要与时俱进,深度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学科技能竞赛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课堂教学,早日成为双创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
专题培训中,郭林全面追溯了大模型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展示了AI技术的显著进步与广泛应用。他结合多年来个人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分析了大模型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应用场景和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基础原理、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通过实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助力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内涵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全体、贯穿全程、结合专业、融入模块”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材料力学》、《有机化学》等29门专创融合示范课程。
下一步,创新创业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精神,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更多金课与精品课程,为我校培养“一高、两有、三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创业学院
2024年10月31日

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思路分享与交流”主题教研活动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黄丽丽对深入推进“专创融合”立项建设做工作部署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思路分享与交流”主题教研活动现场